新年伊始,从舜宇集团传来好消息,2015年度集团销售规模突破百亿元,成为余姚市第一家百亿企业。与此同时,2015年舜宇集团首次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首次入围“中国500强”,成为余姚市首家入围两大榜单的企业。
在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是什么让舜宇避开“暗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回顾舜宇的成长轨迹,或许能给当下的企业发展一些启示。
坚守主业
做强“单打冠军”
舜宇原来是一家乡镇企业,创立于1984年,当年,4间厂房、6万元贷款和8名高中毕业生就是企业起步的所有资本。
如今,舜宇的产品已经从单一的光学镜片发展为涵盖三大领域的十个系列;舜宇的市场,从为校办工厂配套发展为与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舜宇的员工达到了1.5万余人;舜宇的生产基地,从4间厂房到已横跨四省市的5个基地;舜宇的销售额,从1985年的19万元发展为2015年破百亿元。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大浪淘沙的市场机制下,舜宇不动声色地把市场份额越做越大:目前,集团主打产品车载镜头销量全球第一、手机摄像模组销量全球第二,玻璃镜片销量全球第二、手机镜头销量全球第二,以上产品均在国内排名第一,舜宇已成为光电行业名副其实的“单打冠军”。
舜宇的成功,可以贴上高新科技、国际化经营、就业大户、重用人才、高速发展等标签,而在舜宇创始人王文鉴看来,最重要的因素是“找准定位,把握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舜宇从事的是传统光学产品,主要生产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的镜头镜片。在当时短缺经济的背景下,为了把“蛋糕”做大,舜宇也进行过“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尝试,新上了工业陶瓷、通信交换机、消防设备、节能灯等项目,由于对产业不熟悉,累计损失达800多万元,付出了沉重代价。
“我们痛定思痛,及时斩断了这些业务,并将发展的方向重新聚焦于光学产业,在光电领域深耕细作。”王文鉴说。
这些年,舜宇并不是没有其他的投资机会和资金,相反,隔三差五就有人向集团高层推荐“赚快钱”的项目。几年前,国内一家非常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找到舜宇寻求合作,舜宇多次召开董事会商讨,最终还是否决了这项投资。
“做出不参与的决定是艰难的。赚钱多,来钱快,谁不想呢?但是,舜宇对这类项目不熟悉。不熟悉,就不懂其中的规律,不能实现对资本的掌控。”王文鉴表示。
此后,舜宇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始终围绕“光电产业”加减并举求发展:用“减法”,剥离非相关、非熟悉的产业;用“加法”,专注光电主业,在做强的基础上不断将产业往纵深发展,做强做大光电主业。
“名配角”战略
甘当“隐形冠军”
坚守主业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舜宇三十余年的发展,一直围绕着坚持转型升级与持续创新的主线。
关于坚守主业和转型升级的关系,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辽宁表示,“对于实体企业,坚守主业离不开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也离不开坚守主业。坚守主业是转型升级的基础;转型升级是坚守主业的保证。‘转型’不是转到其他行业,而是以‘主业’为基点,向着行业最高的目标一步步前进;‘升级’不是单项升级,而是要根据市场与客户的需求变化,对‘市场、技术、品质、制程、营销到售后’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升级。”
基于光电行业的特点,舜宇集团每三年制定一次公司战略,每年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业务边界、实施路径进行必要的修订。
2004年,在舜宇集团成立20周年时,舜宇制定了“名配角”战略——为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做配套,由此深化了国际化之路,带动产品、客户和市场的高端化。
“作出这样的发展定位,是基于对全球光电产业现状的认识。目前光电产业在国外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国内还属于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从技术、产品品质还是从生产成本、品牌知名度来说,国内光电产业都不是国外巨头的对手。”叶辽宁说,“名配角”战略是许多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也是舜宇快速融入国际光电产业的最有效途径,“只有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提高自己,牵手世界500强企业,就等于和跨国公司一起参与了国际分工和利益分配。”
在实施“名配角”战略后的短短几年内,舜宇的国际市场实现了“三级跳”:从原来的港台地区、韩国,覆盖到日本、美国、德国等光学仪器发达国家,之后又向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延伸。
光学领域的三星、索尼、尼康,车载领域的麦格纳、奥托立夫、大陆集团,光电领域的谷歌、亚马逊、华为、联想、小米,仪器领域的蔡司、奥林巴斯……恐怕很多人在用这些国际大牌的时候,都不会注意到舜宇这个“隐形冠军”。
创新驱动
争做“卫冕冠军”
虽然舜宇的定位是“名配角”,但是“配角”也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做“主角”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实现“卫冕”。
围绕实施“名配角”战略,多年来,舜宇坚持高科技、高效益、高价值三大目标,形成了技术研发体系和思想,技术创新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建立了定位明确的三级研发组织体系,确保自主开发和引进的高新技术能快速应用于产品。拥有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发展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子公司研发部等。通过这些创新平台,企业内部集聚的各种人才要素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发明专利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截至2015年11月,舜宇集团共获得各种专利290余项。
——通过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了一套产学研结合的成功模式。特别是与浙江大学的合作,从创业之初委托浙大在国家光学试验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到1988年和浙大光电技术开发公司建立科技生产联合体,再到如今舜宇由原先的技术合作扩大到资本、管理、人才和服务等多领域多层次和浙大开展科技合作,浙大的科研成果在与舜宇的紧密合作中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舜宇大步跨入了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现代光电信息产业,成为光电行业的佼佼者和领跑者。
——抓住有利时机,综合采用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积极主动地与高技术公司合作对接,最大限度地融合内外资源,做强做大实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许多企业开始“节衣缩食过寒冬”,舜宇却敏锐地嗅到这场金融危机中蕴涵的大好契机,收购了韩国力量光学54.9%的股份。2013年底,公司又收购了日本柯尼卡美能达手机镜头生产基地,使舜宇得到了柯尼卡美能达从光学设计、工程、制造、品质保证等全方面的现场技术派员指导,同时又获得了柯尼卡美能达手机镜头相关的技术专利。这些年,舜宇还在美国硅谷、韩国水原、日本东京等地建立了市场开发与技术支持的分支机构。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舜宇人深谙“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市场需求的技术才是好技术,只有客户买单的创新才是好创新”,每一次机遇的把握、每一次风险的规避,无不渗透着在“客户至上、快速反应”方面的持续探索与实践。
2005年,舜宇成立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大举进军手机行业。手机行业的更新换代快,舜宇依靠自己的研发体系,将封装技术从CSP升级为COB,与国内手机模组生产企业拉开差距,并跻身世界第一阵营。近年来,集团又自主研发了AA设备,该自动化设备可高效用于1300万像素、2000万像素、双摄像头等高端镜头的生产,进一步拉大了与行业内企业的差距。
2004年,“车载摄像头”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老产品市场需求逐渐下降的背景下,舜宇人意识到这是一片前景广阔的光学新“蓝海”。经过几年的论证,2008年,舜宇整合团队成立了独立运作的新公司: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几年间,这个子公司研发产品近200款,申请19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攻破了高压防水技术、高性能工程塑料在车载镜头上的应用技术等技术难题。到2015年,舜宇车载镜头已全面进入奔驰、宝马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年产值近7亿元,年均增长率超40%,连续四年市占率居全球首位。车载光学事业已经成为舜宇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955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