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年如一日就为磨好“一把刀”-昆明铣床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2016年4月27日, “工匠”耿家盛。 新华社发

“全国劳模”耿家盛在平凡岗位上成就梦想

劳动者之歌

开栏的话:他们常年驻扎科技一线,坚持梦想、攻坚克难;他们长期奋战生产一线,严谨专注、追求极致;他们坚守平凡岗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为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新华社从今天起开设“劳动者之歌”栏目,报道一批生活、工作、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劳动者先进事迹,展现他们在平凡岗位上辛勤劳动、成就梦想的时代风采,倡导广大劳动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意义非凡的“两把刀”

文/新华社记者侯文坤、丁怡全

从油漆工到云南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从学徒到拥有“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名匠”……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用30多年的执着,诠释着“工匠精神”。

“车工一把刀,磨刀是最基本,也是最难的。”对耿家盛来说,他的工作往简单了讲就是磨刀,往难了说是磨好刀。“我只是坚持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努力做好而已。”

“这两把车刀意义非凡,一把是父亲留给我的。另一把双头车刀,一头是师傅磨的,另一头是我磨的。”初见耿家盛,聊起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刀”,这两把刀是他至今最宝贵的两件藏品。

两把刀其貌不扬,外行人很难看出它们的精彩之处。“当年师父示范了一遍要领,磨好一头后,就拿一大筐废刀让我练,每天磨五六个小时。”耿家盛说,出师的这把刀,他足足磨了一个星期。

对耿家盛而言,这两把刀,一把意味着传统技艺的传承,一把标志着认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态度。每当困惑时他都会拿出来看看。

出身技术工人家庭的耿家盛,1982年技校毕业后,先是在昆明铣床厂当油漆工。两年后,他调入昆明重机厂改行当了车工。零基础的他,从最基本的摇手柄学起,在厂里请教老师傅,回家就问同为车工的父亲。勤学苦练的耿家盛很快成为骨干。

工作30多年,到底磨过多少把车刀,耿家盛自己也算不清了。“每把车刀都得靠手工在每分钟3000转的砂轮机上打磨。多的时候一个月要磨10到20把,少的也得3到5把,加工一个工件最多时就需要20多把不同的刀。”为此,他没少吃苦头,双手经常磨起血泡,渐渐结成厚厚的老茧。

近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耿家盛,都被他拒绝。“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耿家盛的徒弟李益雄说。也许,有人认为“工匠”就是一种重复劳动。其实,对“工匠”最好的诠释,应该是耿家盛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当问及他心中的中国制造是什么时,耿家盛坚定地说,就是磨好手中的这把车刀。

欧大师高端系统门窗订制

欧大师隔热门窗

欧大师高端系统门窗订制

铝合金门窗品牌怎么选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955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三力士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摊薄即期回报、采取填补措施和相关主体承诺的公告-002224基金
下一篇: 三十多年只专注做一件事情,现在这家企业的洗衣机销量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小天鹅iadd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