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一个老股民到基民的转变
华夏基金:一个老股民到基民的转变 更新时间:2010-9-5 4:08:00 公司客户一位普通的投资者——蔡阿姨的来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老股民到基民的转变: 1995年,我在一个朋友的影响下购买了两只股票——金杯汽车和上海石化,开始了我的炒股之路。后来就记不清买了些什么股票,反正换了很多,换过来、换过去,买了套、套了买,解套了又卖……就这样折腾了十几年,没亏钱也没赚什么钱,就是感觉太累。 2006年,我偶尔看报纸上说,基金是专业投资团队帮你理财,后来听到央视经济频道有个口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就开始买基金,反正听别人说哪个好,我就买点儿。股票也没搁下,听朋友说什么好就买一些,不过慢慢地基金买得更多一些。 2007年,股票涨基金也涨,但是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跌到1000多点,我又深套了。在2009年快过去时,股票进进出出也没起色,就扔着不管了,基金也比最高的时候跌了一些。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把做股票和做基金的账大概算了一下,股票涨得好的时候的确赚了不少,不过碰到市场差也赔进去了,留在手上的已经损失得七七八八。 基金是从2006年初开始买,虽然也在不同的基金里倒腾,但总额还比较清楚,加起来比刚开始买时的投入涨了2倍多。想起一个电视广告上说,一个种了很多年橘子的老农民听了手机里的专业指导,种出来的橘子比自己以前种的都要甜。专业的就是不一样,我以后投资就靠基金专家了。 初入股市,再投基金,蔡阿姨的投资经历可能比其他中国投资者更简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投资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加深了对“财富”的理解,下海、开始实业投资、倒腾国库券、股疯、期货、基金……在社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一个投资选择或许就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曲线。与青睐储蓄的家庭相比,当年那些毅然下海经商的人可能已经早早地享受了财务自由,当然也不乏一败涂地的例子:坐了一趟从几千万元输光的过山车,还要补充投机的亏空,比单纯战胜通货膨胀难上数倍。 30年一去不复返,我们面对着日渐成熟的市场、更加成熟的法律监管环境和同样成熟中的市场参与者,现在开设自己的实业还是遍地黄金吗?现在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投资股票还能累积第一桶金吗?未必。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944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