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关注:大公司扁平化要几层
MBA关注:大公司扁平化要几层 MBAChina 猜想一下,一家日本制造型大公司的总裁会烦恼些什么?前几年还是渠道问题,如今却是人事问题。
C=CBNweekly
J=Masataka Jo
一提到日本制造型大公司,很多人常常会想到繁文缛节、创新停滞这类大公司病。这些公司常常会渗透到价值链上下端,从研发、采购、制造,一直延伸到渠道、销售。金融危机之后,各家日本公司一直在想办法走出困境。它们其实并不缺乏研发基因,也可能因为侧重、细分领域不同,显得没有硅谷的IT新贵们那么荣耀,重要的反而是,就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徐正刚(Masataka Jo)一直想要解决的事情一样,在中国,人和城市环境,都和几年前大不一样。
C: 在中国做生意,如果涉及到渠道,和城市化进程总是有紧密关系。在你们的统计中,这些年重要的城市渠道有变化吗?
J: 富士施乐目前在中国有28家直销办公室,并且我们在近年对它们的优先排序做了调整,希望更好地配置资源。我们排序的统计标准包括:城市有多少企事业单位、我们了解到的相关办公设备的销量、人口情况,还有城市化率等等。这可能和一些发展数据不太一样,政府的标准可能是GDP、人口规模、企业数量,而我们看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比如一个城市如果以农业、贸易为主,对我们的需求就不大。另一个原因是,那些城市虽然有需求,但是已经有很好的经销商,能取代直销,帮我们完善服务。
C: 日本公司很喜欢接班人政策,但很多欧美公司并非如此。为什么日本公司会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
J: 日本的经营管理,在很长时间内都是终身雇佣制,所以会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有时候我个人觉得难以两全,外部人才是否合适是很难判断的事情,同时还有很多员工在内部辛苦工作,我也希望给他们升迁机会。在中国,人事问题最让人头痛。不是人不好,而是人都很优秀。富士施乐最大的苦恼,就是要不断想办法招聘、培训、留住优秀的人才。比如我们目前在中国的覆盖率不够,东京总公司说,你要招人,让覆盖率提升。刚开始这的确奏效,但是这办法有边际效益,之后人增加的速度和销售额的增加会不成比例。如果不具备三个前提条件的话,增加人手对销售额的增长是没有帮助的。一是招人的质量,二是教育培训的质量,三是最重要的—培训完之后派到销售现场,有没有很好的销售经理带他。如果没有的话,即便是受过良好培训的人才,也不能带来销售额的提升。招一个人,经过3至6个月他可以做销售,但是要培养一个好的销售经理至少要3年以上。我现在30%的工作时间都是用来考虑如何更好地管理人才。日本最近实行工资和工作年限挂钩,中国则不是这样,更多根据职位确定工资,和年龄关系不大,所以也可以说中国的劳动用工透明性要更高一些。
C: 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常常会显得臃肿。富士施乐也遇到过这类问题。怎么让沟通顺畅、效率提高?
J: 首先是架构,我认为是越扁平越好,但是扁平化就意味着高层有更大的工作压力,这也需要平衡。像富士施乐这么大规模的,我觉得4层就够了,最多5层。如果超过这个架构,会让沟通困难,决策缓慢,有时甚至导致错误决策。第二是沟通,它能让大家明白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并为此努力。需要让各层经理人员充分了解各种战略之所以需要、存在的原因,如果不实施有什么后果。此外还要告诉全体员工目前公司的业绩和之后的工作,这也是所有员工关注的话题,这关系到他们的利益、奖金多少。富士施乐还简化了流程。首先需要明确每个流程由谁负责,砍掉不需要的流程。通过这种做法,我们解决了以前“各扫门前雪”的问题。第三是加强培训教育。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很难落实—让每个人掌握PDCA规则(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确认、改善措施)并改进,当然每个人可以有各自的想法。第四是薪酬,公司采取了按业绩给薪的做法。最后是最困难的工作,我们会为每个员工设计将来的职业路径,让那些有工作热情的年轻人有不断升迁的机会。重要的是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前景。
徐正刚,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他已经在富士施乐工作了34年。作为数字与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商,富士施乐如今主要提供文件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
欲了解更多关于产业资讯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emba/embacjzx/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937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