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审批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审批 更新时间:2010-11-19 7:42:58 国务院关于确定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的通知
国函〔2010〕123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国务院确定,三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请在办理城市总体规划审批时遵照执行。
国务院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简介
为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更好地指导三亚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建设,2009年3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重新编制《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在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和协调下,经过三亚市政府、市规划局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达2年多的共同努力,编制完成了《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此次三亚城市总体规划呈现出四大亮点:一、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贯穿规划始终。根据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思路要求,三亚应在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中发挥带头作用,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本轮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一直贯穿始终。
首先,采用了城乡统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合一的技术方法,将城乡统筹战略落实于城乡空间,提出了“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市域空间结构,全面推动滨海旅游向市域腹地渗透。
其次,本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三亚全市域,将国际性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向乡村腹地延伸,通过高端战略合理利用全域资源。
第三,对市域范围内农场地区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布点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统筹考虑,将滨海旅游产业向农场地区和乡村腹地渗透,结合空间规划落实重大旅游项目,大力推进和完善城乡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保障系统建设。
二、关注民生,强调国际化目标与社会民生目标的统一。本轮规划更加注重本地居民的民生问题,强调国际旅游城市高端定位目标和社会民生发展目标的统一,通过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建设,切实提高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规划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能惠及民生:
首先,建立完善的民生指标体系,通过相关目标的制定和指标标准的细化,明确规划对改善社会民生的促进作用。
其次,以公共利益为主导,建立旅游发展与社会民生的联动机制,同步实现国际化目标和民生目标,推动城市和谐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
例如,建立财政返还机制,充分体现在海南省的率先、领先作用,每年政府财政收入的较大部分应直接投向民生,保障广大民众从发展中受益。
建立用地出让、开发建设与就业保障及培训的配套机制,作为实现旅游惠民惠农的长效手段。合理解决好劳动力转移问题,同时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实现国际性旅游城市目标提供支撑。
建立公益性、公共性设施搭配机制,探索市场开发过程中配建一定比例的公益性、公共性设施的机制,保障发展收益能成比例、持续返还城市及民生建设。
第三,规划中优先考虑保障性住房的用地布局和空间预留,采用独立小区、商品房配建、旧城更新等形式,确保将本地大多数居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新区建设与旧区更新相结合,继续推动旧城更新及城中村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三、坚持以旅游为主导的“三亚模式”,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担当先锋。本轮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总目标为: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宜居城市,海南省改革创新和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努力把三亚市建设成为旅游度假胜地、天涯文化源地、创新创意高地。
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作为三亚支柱产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区别于多数城市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三亚市20年所走过的是具有开创性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发展之路。本轮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以旅游主导的三亚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通过统筹全域城乡旅游资源,推动以旅游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本轮总体规划提出的三亚产业发展策略同样强调以旅游为主导,即高端取向、旅游龙头、六业支撑,建立以高端产业为取向,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创新创意产业、商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要围绕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同时,规划充分借鉴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经验,建立符合国际旅游城市要求的设施配套标准,完善各类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建立项目准入的门槛要求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三亚的旅游服务水平。
四、强化城市设计管控,塑造城市特色。作为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塑造和彰显城市特色至关重要。本轮总体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遵循“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模式,强化对山、海等重大公共资源以及山海之间各类廊道的保护与管控,重点管控山地区域、滨海片区、山海通廊及标志性景观地区。改善和强化城乡建设用地与滨海、滨河、山地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和通视条件,形成山、海、河、田园、各类绿化廊道等生态景观要素与城乡建设用地有机融合的总体格局。
通过对山海资源的空间分析,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设计管控准则。本轮规划对城市设计要素管控按照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展开。市域总体城市设计指引按照山地区域、滨海片区、廊道地区和标志性景观地区四种要素类型进行管控。中心城区控制的重点是滨海、滨河、沿山地带和风景旅游区。通过对世界著名滨海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研究与借鉴,归纳出三亚滨海地区整体空间形态九大规划设计原则,即公共领域、优地优用、空间异质、生态保育、世界品牌、有力形象、高效交通、异域文化、田园风光。强化“山海相连”的结构,结合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打通通向海滨、河边、山边的廊道,改善和强化城市与滨海、滨河、山边地区之间的可达性和通视条件,形成“山、河、城、海”相融合的城市意象。
同时,从彰显城市特色和旅游品牌的战略性空间节点和重点项目入手,实施城市设计三维控制,强化国际标准、营建管控、产品策划和功能定位,通过对重大项目、战略节点性空间的设计和管控,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风貌特色。
相关文章:
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新兴智能产业潜力巨大车联网搅热A股“智慧概念”审计署:22个城市少提取廉租房保障金超146亿审计署:22个城市少提取廉租房保障金超146亿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5个季度以来首度回落“两税”加征倒计时外资参股上市公司业绩承压未来五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7亿首次超乡村人口审计揭示住房建设管理存五大问题19个省市07年至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5个季度以来首次回落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87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