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面临“断臂”游资闻风出逃
中信证券面临“断臂”游资闻风出逃 更新时间:2010-1-19 13:48:03 华夏基金、中信建投股权转让问题成市场焦点
虽然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获批的余温未冷,但是“券商第一股”中信证券却刮起了一阵冷风。在证监会下令暂停华夏基金部分新发产品资格后,市场开始敏感中信证券如何处理存在类似情况的中信建投证券股权问题。
1月8日,中信建投证券新设的三家营业部在北京开业,营业部总数达到120个,覆盖全国80余个城市。但市场传闻,大股东中信证券拟将45%的股份作价70亿―80亿元,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仅余15%的股份,这意味着中信证券的经纪业务将失去半壁江山。
一时间,资金纷纷出逃,中信证券昨日大幅杀跌3.35%,并拖累整个券商板块走低。不过昨日出炉的多家券商报告则依然力挺中信证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不久前,国务院原则同意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试点工作,作为国内券商的“一哥”,中信证券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但未几,利空接踵而来。
故事要从2005年开始说起。在上一轮券商大整治中,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于2005年8月共同接盘华夏证券,而中信以16.2亿元的出价,成为新组建后的中信建投证券大股东,所持股权比例为60%。
而随后的大牛市,使得中信建投成为中信证券的利润奶牛。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信证券合并报表范围内共有200家营业部,其中中信建投有100家,而母公司仅42家,而目前中信建投更是高达120家。从净利润贡献来看,2009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实现净利润11.78亿元,按照中信建投为中信证券贡献了7.07亿元净利润,对中信证券同期业绩贡献达到18.47%。
但2008年3月,证监会在《关于证券公司控制关系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证券公司“一参一控”政策,要求券商需要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提交整改方案,并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整改。而同时控股中信金通、中信万通和中信建投的中信证券正在整改范围之内,而核心就是中信建投的股权问题。
上周四,有媒体披露,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将购买中信建投45%的股份,作价在70亿元~80亿元,成为单一大股东,交易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如此一来,中信建投将不再被并表,而中信证券虽然一次性获得80亿元的转让收益,但是却将失去对120家营业部的控制权。
此消息是否属实,目前中信证券并无官方回应,截至昨日下午,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多家媒体试图联系采访中信证券,均未果。
耐人寻味的是,上周五夜间,中信证券的一纸公告却掀起了另一桩旧案,由于持有华夏基金的比例为100%,超过整改期内75%的上限,证监会暂停了华夏基金部分新发产品的资格,并限令今年4月1日前解决问题,否则还有进一步措施。
游资出逃机构力挺
昨日,多家机构发布了策略报告,其中大多力挺中信证券。
国泰君安券商分析员梁静表示,暂停新产品1个季度,可能将对华夏基金规模增长有负面影响,但对华夏基金的品牌优势和行业领导地位并未有实质性影响。如果按照25%的比例转让,对中信证券2010年净利润影响为-2%--4%,但若转让比例超出预期,达到51%,业绩将相应减少-8%。中信建投的股权转让应在20%-40%之间,按照40%的转让比例测算,转让对中信证券的净利润贡献为-10%左右,但对经纪业务的冲击将非常之大。“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已十分明朗、子公司股权转让风险释放的背景下,中信证券面临价值重估的契机。我们仍然维持增持评级和40元的目标价。”
同时,安信证券、上海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发布报告称,即使考虑到转让相关子公司股权,中信证券的估值在同业中仍处于低位。但游资依然选择了规避风险。
不过,中信证券如何处理华夏基金和中信建投股权,依然是未知数。此前有消息称,华夏基金股权处理的方案之一是,中信证券把华夏基金25%和15%的股权分别转让给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同时从同为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股东的建银投资公司手中收购中信建投剩下的40%股权,从而全资拥有中信建投证券,将中信建投整合进中信证券。
昨日有消息人士称,中信证券此前将注册地从北京迁到深圳,转让所持中信建投大部分股权给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是其中条件之一。南方日报记者贾肖明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856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