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2015新三板投资峰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015新三板投资峰会时间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上市企业为什么投资新三板?新三板投资者门槛全面下调,精选层降至100万元,你会参与吗?随着科创板的横空出世,新三板应该如何自处?为何好多公司跑去新三板上市?上市企业为什么投资新三板?上市公司投资新三板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上市公司需要通过并购来获得发展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获得发展又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和自己的主营业务是相关的产业,以此来加深主营业务的竞争力。这个又分为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是处于同一产品领域的并购。纵向并购是上下游的并购,比如生产产品的企业并购上游原材料的企业,或者上游生产设备的行业,比如美的集团并购德国的库卡集团,这个就是让美的集团的生产制造得到了自动化的发展。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混合并购,这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方向,比如前几年不少上市公司并购手游企业,溢价率非常后,并购一家企业就可以讲故事了,股价就不停的涨。再比如前两年因为自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号也并上市公司并购了。
影视行业也多有这种情况,冯小刚等这些导演或者范冰冰这样的演员也多有参与,自己成立公司然后被上市公司并购。
2、地方政府力推本地的企业挂牌在A股,上市的门票依然是稀缺资源,尽管这两年通过IPO加速已经解决了堰塞湖的问题,但是只要没有完全实行注册制,那么上市门票就是稀缺的。
而新三板正好是这个补充,是那些无法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的一个跳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一直是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方面企业需要把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有金融指标,最后券商还有指标。
企业急于把资产证券化这个好理解,新三板刚开始的时候对企业家来说以为挂牌新三板就能融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是后话了);地方政府有金融指标,因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顶层设计,新三板的建立就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2015年前后3年时间各个地方的金融办都在力推本地区的企业进入新三板,并且给与挂牌费用的奖励,200万的挂牌费用地方政府基本都给免掉了。第三个就是券商也有指标,券商参与新三板的程度非常的高,也是由于证监会有考考指标,另一方就是那些小券商也想通过新三板企业进行淘金,通过未来定增融资,发债,甚至转板IPO获得业务的增长,和中介费用的收入回报。
3、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包括了大部分细分领域的龙头新三板可以这么说,是包括了大部分细分领域的龙头,也包括了大部分地方企业中优秀的企业,原因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因为地方政府有指标,地方金融办作为主推部门首先就是推荐本地的优质企业。
我们当时做这个业务的时候,地方政府欢迎的不行,都是被视为贵宾来看待,一到当地,金融办就组织当地企业开会,一起规划挂牌的事情。
另一方面,其实中国大部分优质企业的资源信息都掌握在券商手里面,因为券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必要的投行机构,一方面企业会主动找到各个券商,另一方面,券商也会通过各个渠道收集这些优质企业资源。
所以在地方政府和券商的推动下,全国优秀的企业基本都进入了新三板,而且包含了大部分细分领域的龙头。上市公司要并购获得发展,当然是希望找优质的标的,而新三板就是最好的一个标的展示市场。
4、新三板的企业已经比较规范化了新三板的企业需要做股改,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做过去3年的财务梳理、建立内控制度,出具审计报告,该补税的补税。同时又有律师事务所给企业做法务梳理,该补齐的手续都要补齐,所以经过专业的中介机构的辅导后,在财务上和法务上,新三板的企业是比较规范的。账目也比较干净。
也有了一定的公司治理的雏形,上市公司投资这样的企业当然会放心得多,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合规是第一步。
所以新三板是上市公司的菜园子,每天逛一逛看有什么合适的菜品就下手买了。
新三板的高潮已经过去了,2014年开始走牛,2015年和2016年是高潮的2年,2017年进入平稳期,2018年进入衰落期,现在的1万多家挂牌的企业在里面,摘牌的比挂牌的还多,虽然交投不活跃,成交低迷,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市场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注册制,
新三板是真正意义上的注册制,挂牌周期6个月,非常高效,唯一缺的就是对投资者的资格进行了严格的限定,所以这不是一个散户可以玩的地方,因为风险太高了,信息披露和惩罚制度非常不完善。
不过新三板也为未来的注册制的建立积累了不少经验,因为企业资产证券化做了宣传,而各种要上新三板而推出的原始股也偃旗息鼓了。所以并不是每家公司的原始股都值钱的,马云和阿里巴巴毕竟只是幸存者。而骗子真的是无处不在。
新三板投资者门槛全面下调,精选层降至100万元,你会参与吗?对于精选层,如果想要参与,尽量参与。因为如今已经是注册制。注册制基调已经定下,下一步的政策,很可能是创业板分层。
新三板本身就是为了创业板提供后备上市公司。这是模仿美股纳斯达克的体系。纳斯达克后面也有类似于新三板的市场,叫做OTCEBB公告牌市场,OTCBB公告牌下面还有粉单市场。这些市场是场外交易的,类似于新三板和地区性股权交易所。纳斯达克的退市,将不合规的上市公司退到OTCBB,市值不会直接消失,只是不能流通。而OTCBB中好的上市公司则会升级进入纳斯达克。
新三板的分层受制于一些制度,也受制于审核制的障碍。如今注册制,市场上市障碍解除,很有可能,精选层的股票会直接升到创业板,而创业板的垃圾股会直接掉入新三板。
制度变革:2019年12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修订后出台,下调新三板投资者门槛。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的资产门槛分别降至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
新三板分层为创新层和基础层,精选层应该在创新层中再分出顶层,未来直接升入创业板的股票都在这里,政策一开放,全面转正为创业板股票。对于现有创业板股票,这是个风险,而如今真正的创业板机会,也就是未来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应该就在精选层,所以,投资人有条件的,应该参与精选层,这也许是一次不错的财富机遇。
当然,风险和收益并存,新三板的股票升入创业板尚有障碍和不确定性,具体怎么升,还有待最后确定。如果这个制度好搞,那么前几年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对接创业板和新三板?
所以,如果你觉得已经看透政策方向了,大胆尝试。新三板精选层的公司,不错,而且还便宜。
随着科创板的横空出世,新三板应该如何自处?新三板自2006年设立以来,可谓是一波三折,火爆了几年,接着就被各方冷落。2017年12月出台了创新层的政策,2018年与港交所签署了“新三板+H股合作备忘录”,尽管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随着科创板的横空出世,新三板似乎“找不到北”了。
今年以来,科创板无疑是在国内证券市场中最为耀眼,没想到新三板没有就此沉沦,10月25日,备受期待的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启动,如今已“满月”的新三板深改各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11月,证监会和全国股转公司相继出台多项文件,构成了新三板改革的基本框架。
本次新三板深改的重要举措无疑就是增设精选层了,由此形成了“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的三层次市场结构。与原有“创新层-基础层”的两层市场结构相比,进一步细化了市场结构。除此之外,相比之前的创新层,精选层带来的各项配套制度有更多亮点,让优质企业真正看到了希望。
一、市场反应积极
新三板自2015年3月18日推出做市指数基点为1000点,短短20天就达到了历史高点2673.17点。然而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新三板做市指数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路,一改初期的高歌猛进态势,自2018年8月开始,大部分时间均位于800点以下。新三板近年来越来越低迷,融资额大幅萎缩,市场流动性低下,优质企业相继离开。
改革措施宣布后,新三板做市指数涨幅达5.03%,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涨幅。股转公司公布六项配套细则后,做市指数两周内涨了上百点,涨幅超10%。随着政策环境的逐渐明朗,企业和中介机构都在摩拳擦掌,市场期待更加积极,希望精选层的光环和随之而来的配套机制,能够使新三板市场恢复自身造血能力并迸发出新的活力,使转板渠道更加畅通,实现与其他板块的协同发展。
二、配套机制有五大亮点
精选层的到来,不仅细化了分层结构,更是在配套机制建设方面形成差异化,为接下来接纳更多挂牌企业和投资者、活跃市场交易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从股转公司发布的配套细则来看,精选层在进入和退出机制、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区别于创新层和基础层,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亮点。
亮点1:认可研发价值
在退出机制方面,精选层公司如触发降级条件,符合创新层进入条的进入创新层,不符合的则进入基础层。
精选层重点围绕财务和市值指标,综合运用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多元化标准,提升对优质企业的覆盖面。但是,精选层在指标的总体要求上,低于科创板上市条件和创业板公司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精选层设置了四套进入条件,企业符合其中之一即可。四套标准如下:
标准一:“市值+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主要遴选盈利能力强的企业。
标准二:“市值+营业收入及其增长率+现金流”,主要遴选高成长性的企业。
标准三:“市值+营业收入+研发强度”,主要遴选具有较高市场认可度的创新企业。
标准四:“市值+研发投入”,主要遴选市场高度认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新三板创新层有三套标准,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标准一:最近两年的净利润均不少于1000万元(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股本总额不少于2000万元。
标准二: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不低于6000万元;股本总额不少于2000万元。
标准三: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或者竞价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
可以看到,创新层虽名为“创新”,却完全忽略了重研发、尚未有规模产出的创新型企业,比如说医药、芯片企业。而精选层补上了这一缺憾,并且四套标准都关注市值,这一点和科创板是一致的。
亮点2:严格退出机制
在退出机制方面,精选层公司如触发降级条件,符合创新层进入条件的进入创新层,不符合的则进入基础层。
针对不同的降级条件,精选层可进行定期退出和即时退出两种方式。其中,定期退出主要针对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包括收入严重萎缩且大幅亏损、净资产为负等情形。即时退出主要针对两种情形,一是股东人数、股权分散度、公众股东持股比例等指标不足以支撑股票继续在精选层交易;二是发生重大违法违规,不符合精选层的规范性要求。
亮点3:连续竞价交易
在交易制度方面,精选层股票采取连续竞价交易方式,同时为其提供开、收盘的集合竞价安排。所谓连续竞价,是指对股票买卖申报进行逐笔连续撮合的一种竞价方式;集合竞价是指对一段时间内接受的股票买卖申报进行一次性集中撮合的竞价方式。
而基础层、创新层股票采取做市交易或集合竞价交易方式,所谓做市交易,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做市商的买卖双向报价,为投资者完成交易的一种运作方式。当基础层、创新层采取集合竞价交易方式时,全国股转系统会根据层级匹配相应的撮合频次。
A股等证券市场采用的就是连续竞价交易方式,可见精选层在引入该交易方式后,会大大有利于中小投资者的参与,将使得股权交易更加活跃,股价也更加透明,因而“小IPO”也终于成为了现实。
亮点4:收紧涨跌限制
既然有了大量中小投资者的参与,一方面要降低合格投资者的门槛,另一方面则需要设置日涨跌幅限制,甚至于即刻停止交易的“熔断”机制。精选层就收紧了涨跌幅限制,这也与连续竞价交易方式更加匹配。
精选层连续竞价股票的涨跌幅限制比例为30%,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但为了防范交易首日可能出现的价格异动,连续竞价首日实施临时停牌机制,也就是说,当股票成交价格较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30%或60%时,实施临时停牌,每次停牌10分钟,复牌时对已接受的申报采取集合竞价,复牌后继续当日交易。基础层、创新层集合竞价股票的跌幅限制比例为50%,涨幅限制比例为100%。
亮点5:监管看齐上市
精选层政策还强化了企业向A股转板的衔接,包括信息披露、法人治理等方面,虽说监管更加严格,但对于以上市为目标的企业来说,这才是最大的吸引所在。
在信息披露方面,精选层信息披露要求更为严格,需与上市公司趋同,强制披露年报、半年报、季报、业绩预告等,披露的内容也最为详尽。创新层、基础层只需披露年报和半年报。除此之外,精选层、创新层需要及时披露行业特有的重大事件。在审计要求上,精选层拟实施送股或者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所依据的半年报或季报应当经过审计,同时参照证监会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师轮换,而创新层和基础层没有强制要求。
为适应公开发行后精选层较高的公众化程度和股权分散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监管要求也更为严格。精选层挂牌公司强制要求设立2名以上独立董事,其中1名为会计专业人士,创新层和基础层则自愿设立独立董事制度。
精选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强制要求实行网络投票方式,创新层、基础层涉及单独计票事项时,实行网络投票。在利润分配方面,精选层可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一定比例的现金分红相对于股票股利在利润分配方式中的优先顺序。在重大交易方面,精选层挂牌公司购买、出售资产交易,涉及资产总额或者成交金额连续12个月内累计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的,应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及时披露。
三、写在最后
从精选层及相关政策的出台,我们看到新三板更加务实,一方面非常照顾研发类的企业,使得这类企业有了获得更多融资、提高市值的好去处;另一方面为企业做了两手准备,“小IPO”让优质的“小而美”企业继续留在新三板也很好,明确的转板机制则终于打通了上市新通道,让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做出规划稳步前进。
为何好多公司跑去新三板上市?从新三板在中关村高新区试点,到新三板刚在全国另外三个高新区扩容,到在全国高新区铺开的前面2-3年,新三板都是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国版纳斯达克之声不绝于耳。但是随着交易体系的僵化、市场流动性的枯竭,现在的新三板已经模糊了当初的市场定位,变得越来越没有市场价值,已经挂牌的企业反而是从新三板开始退市,愿意上新三板的企业是越来越少了。进入2019年,由于摘牌的企业远多于挂牌的企业,新三板的累计挂牌家数已经跌破1万家。
让我们回顾一下新三板发展的两个关键节点和目前的发展现状,尝试分析新三板衰落的原因,以飨读者。
新三板的两个关键发展节点第一个关键节点就是2006年的正式推出。
从2003年酝酿,到2005年得到国务院批准,到2006年在中关村开始试点以来,新三板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券商也看中了这一块业务,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券商以及原本投行业务比较弱的券商,都想借着新三板业务切入到机构业务中。各券商纷纷组建团队,在全国各地的高新区跑马圈地,辅导、培育这些企业,等着扩容以后一拥而上。
第二个关键节点是全国扩容。
等待了6年,市场翘首以盼的扩容终于落地,新三板于2012年8月3日扩容至全国另外三个高新区,分别是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当年新三板新增挂牌数量就出现了井喷,从2011年的23家,增长到2012年的103家,并且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直到2013年底全国扩容后,新三板2014年的新增挂牌数量更是一举突破了800家。
而新三板在2012年-2013年取现爆发式增长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IPO的暂停。从2012年的11月16日到2013年的12月30日,IPO暂停了整整1年多,这使得很多企业开始把目光放到新三板这头初生牛犊,而券商也因IPO的暂停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新三板业务的拓展上,无论是企业端、中介端还是资金端,各方都对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补充的定位满心期待。加之新三板的挂牌门槛相比IPO而言实在是低太多了,从梳理到推荐挂牌所需的时间又短,市场需求开始爆发,企业挂牌数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突破了10000家。
虽然企业的挂牌数量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但是由于交易制度的的缺陷以及流动性的缺失新三板的成交量已经出现了急剧的下滑,2018年新三板的挂牌企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也就是说当年摘牌的企业的数量超过了挂牌的数量。新三板摘牌数量从2015年的13家,增长至2016年的56家,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就变为了709家,进入2018年又翻了一倍,变成了1529家。到了2019年,更是出现了摘牌的高潮,截止今年1-5月,新三板的摘牌数量已经超过了600家,占到了去年摘牌总数的40%左右,更是创出了一天摘牌29家的新纪录。
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企业是开始从新三板摘牌,而不是像前几年那样前赴后继的争上新三板,这和题主的问题是刚好相反的,因为新三板已经丧失了以前的融资功能和价值体现。那是什么原因导致新三板从神态跌落呢?
流动性缺失是新三板式微的关键原因自从2018年开始,新三板的年均成交金额就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流动性成为了扼住新三板喉咙的一把利剑。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过低的挂牌门槛使得新三板市场变得鱼龙混杂,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没有完善的配套分层管理制度,监管层出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只能设置较高的投资门槛,而不是像纳斯达克那样根本不同的层次的企业质量设定不同的投资者们看。第二,转板功能迟迟不能落地,并购融资效率大幅下降,优质企业望而却步,市场资金也开始逐步逃离,这使得新三板的流动性进一步枯竭。
而监管层的政策,特别是在2016年12月30日重新修订了新三板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细则》,将个人投资者的准入门槛,从原来的300万上调至500万,这一政策无疑是压垮新三板流动性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5年,新三板乘着牛市的东风,迎来了53.88%的换手率,而成交金额的高峰则出现在了2017年,当年的成交金额均在2271亿。自新的投资者门槛标准执行以后,新三板的换手率在2018年就下滑了近7个百分点,虽然成交金额增长了18%,创了历年新高,但14%的企业却集中了近80%的交易量,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新三板企业全年几乎都是没什么流动性的。
而流动性是一个交易市场的生命线。没有交易和流动性,企业的估值就无法体现,企业估值上不去,就无法得到融资。一个市场无法融资和流通,那这个市场就无法为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价值。其实新三板前50名企业的质量和盈利能力是远高于创业板的,比如2018年营收前10名的新三板公司几乎都在百亿营收以上,而净利润排名中,第一名的齐鲁银行的净利润更是达21.52亿。哪怕是如此优质的企业,一天的成交金额可能只有几万,市盈率只有不到7倍。而与齐鲁银行营收和净利润水平接近的西安银行在A股的静态市盈率是15倍,56个交易日的日均成交金额在9000多万。
从2006年发展至今,新三板确实由于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当初设计的许多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僵化,使得新三板开始变得失去了活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放弃。当初市场期待的转板功能,再融资功能,流动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兑现。对于上了新三板的企业而言,不但加重了税务成本合每年挂牌的相关费用,还不能进行再融资,也无法通过流通发现企业的价值,这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摘牌的根本原因。
其实监管层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包括新的交易制度和投资者门槛推出以后,也受到了市场各方的质疑。从2017年开始,监管层就开始着手在新三板的做市发行、并购重组、信息披露、转让和竞价等多项制度上开展改革工作,通过完善现行的分层管理制度,在精细化分层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投资者门槛,增加投资者的数量,改革现行的交易制度,提高交易效率,引导市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增强新三板的流动性,恢复新三板的融资功能,并积极推动转板制度。
新三板作为资本市场的有效补充其实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毕竟能上A股市场的是少数企业,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还是需要借助一个资本平台来帮助企业进一步的规范发展。新三板企业也是公众公司,在企业规范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依然相比传统企业有着明显优势。如果相关的制度能够得到改革实施,笔者依然看好新三板未来的发展。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2015新三板投资峰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15新三板投资峰会时间、2015新三板投资峰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785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