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信托资产规模排名2019年信托资产规模

今天给各位分享2016信托资产规模排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19年信托资产规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截至2019年1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2.54万亿元,仅次于银行理财。你怎么看?在中国,在此刻,信托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跪求真知灼见?截至2019年1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2.54万亿元,仅次于银行理财。你怎么看?其实银行理财产品最早的推出时间是在2003年,而信托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重新开张运营。在2014年之前,信托业的资产管理规模一直都是领先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只是损塞于传统的保险资管、公募基金。但在2012年年底,信托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突破7.4万亿的时候,它就已经超过了当时的保险资管,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资管行业。只是银行理财产品在2008年以后开始飞速发展,在经过两三年的焦灼对战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在2014年以15亿的管理规模力压信托成为了第一大的资管行业。

下面我将从信托行业2007年后的发展历程,结合资金端和投资端的需求分析信托行业能够成为行业第二的原因,尝试给投资者描绘一下信托业未来的发展方

2007年后信托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国家颁布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将“信托投资公司”更名为“信托公司”,并明确信托公司以经营性信托为核心的“信托”功能。重新定位的信托公司随即就迎来了金融危机后的货币宽松,这使得信托业自2007年开始,便踏入增长的快车道。当时的信托行业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资产管理规模更是以年均5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上升。到了2010年,信托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就已经超越公募基金,2012年更是爬了保险资管的头,成为了当时资管行业的龙头老大。

从2007年的0.95万亿,到2019年的22.54万亿,信托行业的管理资产规模翻了23倍,这里面当然有政策原因,但个人认为最为关键的原因是资金方和投资方的市场需求,但这里面很多的市场需求也是政策限制所带来的的。比如银信合作,就是政策限制银行对部分企业贷款所带来的的市场需求所促生;比如房地产信托,就是政策收紧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所延伸的市场需求所拉动

而信托公司作为中国唯一可以横跨货币、资本和实业三大市场的金融机构具有优越的制度优势,使得其成为了银行和企业绕开相关政策的天然桥梁,这一点是企业端的资金需求。而在投资端,除了2009年因4万亿有过一波反弹以后,其余2008年、2010-2013年都是是中国股市萎靡不振的年份,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跌幅谷底,这使得固定收益类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在2008年-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规模从1.1万亿,增长到了2013年的10.24万亿,翻了将近10倍。但同期信托产品的管理规模也从1.22万亿,增长到了10.91万亿,这一段期间,信托行业是领先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这一点相信很多投资者是不知道的。

股市的震荡回落,通胀的高企,使得投资者将资金都投向了固定收益类产品,这直接推动了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快速发展。银行理财产品更是凭借着密布的网点渠道和广泛的客户资源后来居上,在2014年之后稳坐资管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而信托行业也经历了自2000年重新开业以来最好的黄金发展时期,凭借着政策的东风及巨大的市场需求,迅速脱颖而出。

但是随着政策的收紧以及监管制度的完善,信托行业以前赖以发展的土壤已经发生质的变化,通道业务(监管套利)开始受到限制,特别是资管新规以后,信托行业必须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那新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呢?

回归信托的本质是信托业未来的发展之路2017年2月21日推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在随后的《201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出要从统一监管入手来资管行业的一系列解决问题,包括建立穿透式监管和宏观审慎框架;打破刚性兑付,减少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控制并逐步缩减非标业务,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等等。

2018年4月份,《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给整个资管行业设计了监管体系及发展方向。2019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在通知中当前信托市场关注的创新产品、通道业务存量产品续接等方面作出了指示,首次明确家族信托的相关定义,并提出支持合法合规、投资实体经济事务的事务管理类信托,给了信托行业转型腾出空间。

一系列的纲领文件、细则政策的出台以及监管层的释放的信号,都充分表明了对于资管行业未来的监管态度,那就要求信托业回归本业,去通道化,回归主动管理的信托本质。比如降低融资类及事务管理类等被动管理产品的规模占比,大力发展投资类等主动管理类产品,推动如资产证券化、消费金融、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创新业务成为信托公司未来的新增长点,是未来信托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但是从2018年底信托产品的类型占比看,信托行业转型之路并不平坦。截止2018年底,以事务管理类等通道业务为主的产品占信托资管规模的比例高达59.36%,而投资类产品的占比只有22.49%。结合单一资金信托产品的占比看,通道类业务占信托行业资产的比例在50%以上,可见行业转型的压力是空前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托业自监管新规以来的积极转变,包括龙头信托公司的业务转变以及创新业务的发展。

在监管层发布政策鼓励信托行业转型之前,其实很多信托业的巨头早已默默的进行了转型的准备,根据2018年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部分龙头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产品规模已经出具规模,比如中信、中融、华润等,其主动管理规模均超过了4000亿,占整个公司规模规模的比例均在30%以上,其中中融的占比更是高达65.55%。这是行业的良性信号,预示着行业已经在悄然改变。

另一方面,慈善信托、家族信托以及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也在遍地开花。

根据慈善中国网站公开数据显示,慈善信托的管理规模从2016年的1.99亿发展到2019年1月底的19.27亿元,管理规模翻了接近10倍,其中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的有124单,占比高达84.35%。

从2006年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有超过30家信托公司开展了相关的业务,存量产品超过3000只,家族信托资产管理规模截止至2017年底已经超过了500亿。特别是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接班问题的临近,家族信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未来家族信托将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快速发展。

而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金融机构和企业盘活资产的新型金融工具,在现行严监管的宏观背景下开始得到市场的认可,发行金额和发行数量出现了快速的上升。根据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16家信托公司共发行了156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为9323.35亿,较2017年度增长了56.11%。

综上所述,虽然在资管新规以后,信托业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特别是在被动管理类产品占比规模占据半壁江山的背景下,信托业的转型之路不可谓不艰难。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监管层的态度,允许有过渡期,并且支持信托行业向主动管理类产品转型。先新的监管体制下,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涌现,充分发挥信托连接实业和资本市场的制度优势,相信信托业现在的停留是积蓄力量,未来有望跳的更高。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在中国,在此刻,信托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跪求真知灼见?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写过一篇信托投资的文章,主要简单谈了房产信托的问题。可以说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因为信托产品多数都看不到,摸不着的产品,作为投资者最大的风险也在于此。要想在信托市场有所收获,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不易的,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是一种理财方式信托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其实就是一种信用托付,简单来说就是委托人充分受信于受托人,然后有明确受益人的情况。随着我国信托行业的发展,目前来说信托市场也成为众多企业融资,同时为投资者创收的一个行业。那么信托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几点观察:

第一、经常我们接受到的信托都是与法人或者公司经营活动有关,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企业融资或者为企业获得额外资金。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比如某央企A,本身资产实力雄厚,经营正常业绩稳定,但是要想获得更高的企业收益,需要增资扩产。除去传统的银行、证券外,发放信托产品也是一种办法。找到一家信托公司(或者自己成立一家),以自身的资产作为担保信托,发放某种产品(可以是生产线)到信托市场,然后投资者看到其信托产品比较好(收益高、背景好等)就可以购买。然后企业短时间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

第二、信托产品都有其特定的投资渠道,股市、证券或者资产端等,大家要区别对待。目前来看国内排名前十位的信托公司民营和央企背景都有,信托产品除去注重资产端外,对于产品创新能力也提出了不少要求。就拿平安信托为例,平安信托为何能够在过去8年业绩一直位于前十(甚至排名第一位)主要还是因为其产品创新能力足够,无论在资产端还是资金端表现都不错。好的产品,好的项目,好的运营能力是决定一个信托产品好坏的根本。

信托投资的最大的风险就是到期无法支付,说白了就是信用风险以地产信托为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房企获得资金的方式都是信托(信托是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某个信托公司操作,然后发出地产类的信托产品,吸引大量的资金。过去20多年因为是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期,大爷大妈都知道资金投入房产赔不了,但是今天来看房产信托业务已经被监管部门叫停。这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但凡房产信托类产品尽量不要碰。

第一、信托产品能否获得足够收益的关键跟项目和管理方有关系。这点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基金,简单来说大家看好的项目一般是由信托公司专门进行管理的,管理期限1-3年(与国债类似)固定收益。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问题,项目好坏和信托公司管理能力是能否盈利的一个关键。

第二、敢做信托产品的基本都是大户,充分信任是前提,这就点“赌博”的性质。前几天看过一个短视频,就是几个投资人(项目管理人、出资人、信托方等)在一起讨论某一项产品是否值得投资,或者说怎么赚钱?除非充分的信任吗,否则普通人是不会把几千万随便拿出来让人家玩的,这样的结果就是要么大赚,要么大赔。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大额信托产品的收益基本比较稳定。

综上,信托产品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一部分,大家可以理解为有钱人的游戏也不过。一般来说玩信托的起付都是100万起,常见的都是1亿起,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众筹信托只不过是另一种玩法,让普通老百姓通过众筹接触到这样的产品。还是一句话,信托产品跟炒基金或者股票不同其主要风险还是完全信任(自己不参与),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很关键。如果不能,建议普通投资者还是考虑下基金和股票吧。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喜欢记得点赞、转评,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bitget下载详情

bitget官网地址

bitget交易所注册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720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2016信托规模排名2019信托规模
下一篇: 2016信托违约事件2019信托违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