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央银行如何通过三大货币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央银行如何通过三大货币资金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国家银行增加货币供应(印钞增加M2,非降准)的决策流程是什么样的?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各自的特点中央银行通过什么调节基础货币简述中央很行三大职能的含义国家银行增加货币供应(印钞增加M2,非降准)的决策流程是什么样的?货币供应不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是由中央银行、银行体系和社会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的。但是中央银行能决定货币发行量,从而直接决定基础货币量,并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一部分基础货币会在商业银行体系内产生存款派生作用,从而创造出大量的派生存款,形成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货币供应量(M2)。
因而,这里需要弄清的是"中央银行是如何增加货币发行量的?",而不是“中央银行是如何增加货币供应的?“
建国到1984年在1984年前,中国人民银行,还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央行,即不是真正的中国央行,它是财政部的一个下属机构,在管理上从属于财政部,在决策上服从于财政部。
因而,从建国到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如何发行货币?发行多少货币?都是由财政部领导或中央决策者决定的,不是由人民银行自行决定的。
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活动基本都是被政府高度控制的,整个银行系统也是如此,人民银行实际上就是财政部的钱袋子,也是财政部的会计出纳。财政部的收入和支出,都由人民银行代理(代理国库,人民银行充当财政部的“账房先生”,记录账目、划转财政资金),财政部赤字了(缺钱了),直接让人民银行印钞(增发货币),变成财政存款(财政赤字货币化),财政部要用钱时,给人民银行发个指令就行了。比如,财政部要建一条铁路,可以直接让央行将财政存款资金调拨给一家国有铁路建设公司,这家国有铁路建设公司拿到钱之后,就可以购买原材料、机械等,开工建设。
所以,在建国到1984年这期间,我国货币发行的决策流程很简单,就是财政部领导或中央决策者为达到某种政策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目标,还有社会、民生、军事、外交、战略等考虑因素)而决策拍板,财政部搞各种经济建设时需要花钱、搞军队建设或战争时也要花钱、搞各种财政补贴、社会福利或转移性支出时也需要花钱,当钱不够、缺钱时就让人民银行增发货币。
1984年后1984年中央银行体制改革,人民银行开始独立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两级银行体系也开始形成。从此,人民银行发行货币,就成了人民银行自己的事。不过,人民银行依然受国务院领导,因而发行货币也不是完全自主决策(独立性不高)。
从1984年至今,人民银行增发货币,主要有三大途径:
一,向政府提供透支资金,即上面提到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发行,在计划经济时期尤为突出,不过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的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此后这条增发货币渠道在法律上被切断(但实际上还是存在隐形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发行);
二,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外汇流入我国后,大部分被央行购买,形成人民银行的外储,在购买外汇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同时增发了人民币货币(即外汇占款),从20世纪末到2014年期间,外汇占款增加是我国新增货币发行的主要途径,不过这种途径并非人民银行“主动增发货币”,而是强制结售汇制度、维持汇率稳定目标下的“被动增发货币”,因而与人民银行自身决策无关。
三,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央行通过再贷款(包括MLF、PSL、逆回购、T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为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这也是增发货币的途径之一,并且,这是2014年后人民银行增发货币的最主要途径,未来亦是如此。这种增发货币渠道,是由人民银行主动控制的,可自行决定发行量的多少,还可以回收已发行出去的货币(货币消失)。
所以,目前对于“人民银行增发货币的决策流程”,实际就是“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决策流程”。这一流程在人民银行那里又叫做“货币政策决策”,是由人民银行行长领导下的“货币政策司”(人行内部机构)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起决定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以会议形成存在,每个季度都有例会,讨论国内外经济金融形成,由人行高级官员和一些金融专家学者组成,如易纲、郭树清、潘功胜、陈雨露、刘国强、宁吉喆、马骏等人。
人民银行决策者主要依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如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金融稳定与风险、外部风险等因素,当然会着重考虑到中央决策者的要求),来决定如何调节货币发行量(或回收量),以实现基础货币量的伸缩,最终影响整个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
▼图:2010.1-2019.8人民银行总资产结构比例。20世纪末到2014年期间,外汇占款增加是我国新增货币发行的主要途径,外汇占款主导着“扩表”。从2015年开始,外汇占款开始下滑,出现过短暂的“缩表”期。不过,很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开始增加(即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成为新增货币发行的主要途径。制图丨格物·资本。
更加系统地了解我国的货币发行与供应,请阅读我的文章:《我国的货币发行与基础货币》
《我国的货币派生与货币供应》
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各自的特点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其特点及作用:
1.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势是有利于银行中央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并能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总量和结构。
2.公开市场操作有以下优势:第一,央行可以及时操作,买卖任何规模的有价值的证券,将银行体系的储备货币和基础货币准确控制在合理水平。第二,公开市场操作没有“通知效应”,不会造成误解和混乱。第三,银行中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决定收益率或其他证券,的利率,因此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
3.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缺点是:一是效果太大;其次,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什么调节基础货币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是经常使用的三大调节工具。
通过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简述中央很行三大职能的含义中央银行是一家特殊的银行,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承担着不同于其他任何银行的特殊职能。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有三大职能:
·它是发行的银行,控制着货币的发行。在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独家控制货币的发行,它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情况,合理调节市场流通中货币的数量,保障币值的稳定,维持货币流通的秩序。
·它是银行的银行,向银行提供服务。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不跟一般的工商企业和个人打交道,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业务往来。
·它是国家的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中央银行也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例如,它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在必要时,中央银行还向政府提供贷款,帮助政府平衡财政收支。另外,中央银行还经理国库收支,保管国家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在有些国家,中央银行还承担着监督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能。在我国,监督管理银行业的职能于2003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担。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658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