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多重调控直指通胀回归适度宽松

央行多重调控直指通胀 回归“适度宽松”

央行多重调控直指通胀 回归“适度宽松” 更新时间:2010-1-16 15:42:13   “为应对危机,央行在2009年实施了名为适度实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口下去将近10万亿。这自然也为通胀埋下伏笔。近两周调控中,央行利用了公开市场操作及准备金率等多种手段,既有价格工具,也有数量工具,且调控结构有所侧重。表明始于2008年末的货币盛宴将向适度宽松的政策本质回归。

――王明旭”

开年最初两周,央行便出台了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多项调控政策。继1月7日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上调4个基点之后,1月12日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上调8个基点,同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管理层向市场释放了极强的政策收紧信号。

为了应对危机,央行在2009年实施了名为适度实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口下去将近10万亿,而2005年至2008年,每年新增信贷规模分别是2.2万亿、3.18万亿、3.63万亿、4.9万亿,新增信贷增速相当惊人,自然也为通胀埋下伏笔。

从现有政策调整的效果上来看,其对信贷市场的流动性会产生一定压力,但暂时实际影响并不大。不过,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近期一系列调整政策的出台已经向市场释放了明显的信号:始于2008年底的刺激政策已经正式转向,政策回归正常化的序幕业已开启,始于2008年末的货币盛宴将向适度宽松的政策本质回归。

事实上,自去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之后,“针对性和灵活性”就已经成为2010年政策调控的关键词。“针对性”意味着政策调整更加精准,更能体现“有保有压”的调控特征;“灵活性”则表示政策调控将会更具前瞻性并能够根据宏观经济变化及时调整。

从最近两周的调控手段看,央行利用了公开市场操作及准备金率等多种手段,既有价格工具,也有数量工具,而且调控结构上也有所侧重,显示出央行调控手段的灵活多样性特征。同时,相比往年,今年的货币政策在前瞻性方面也有明显提升,这在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点和力度早于市场普遍预期中事件中已经体现了这一点。

在“针对性”方面,近期央行的多项调控政策,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商业银行均衡信贷投放以及抑制通胀。近期多项指标显示,通胀有加速上升的趋势:从农业部和商务部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近期食品类价格上升明显;第二,包括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多项生产资料价格也持续上涨;第三,PMI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大幅上涨。此外,2009年11月的外汇占款增长达到2542亿元,尽管低于9月份的数据,但也是2009年内第二高的增长。因此,我们认为,近期央行的调控政策会对未来的流动性产生直接影响,达到稳定通胀预期的目的。

从未来政策的变化趋势看,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存在,加息等“价格”型调控手段短期内出台可能性很小,预计加息可能是年中以后的事,当然这也要依据随后两个季度经济增长的具体情况再做更多的判断。我们预计,近期央行仍将以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准备金率等“数量”调控手段为主,是否加大力度将主要根据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情况及通货膨胀发展情况而定。我们预计上半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可能较大,准备金率也存在继续上调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在危机一年之后,调控应对变得更为复杂困难。

目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6%,即使紧缩至19%-20%,也只是耗掉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过去,外汇储备收益率高,央票对冲流动性成本较低;但美国低利率政策迟迟不退出,造成了央票利率已高于美国,利率倒挂致使央票工具入不敷出,采用央票紧缩,如何持续;若先于美国开始加息,势必促使大量套利资本加速涌入国内。通胀与泡沫就成了一个普遍现象。作为源头的信贷,不仅仅是收紧那么简单,既要控制宽松的流动性,防止通胀和泡沫风险,同时又不能伤害复苏进程,需要管理层高度智慧的调控艺术。

电视家还能用吗

电视如何装电视家看直播

电视家手机版下载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533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央行复苏仍充满变数价格上涨的潜在风险逐渐增大
下一篇: 央行多项举措支持文化产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