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关键时刻!七位公私募大咖罕见联手解盘:调整结束了?后市怎么买?
9月份市场画风突变,一边是A股波动率明显极大,上证指数更是出现130多点的下挫,创业板指振幅也超过10%;另一边是极端的结构性行情变化了,前期浮盈较多的科技、医药、消费、农业等高估值板块面临一定回调压力,而煤炭、钢铁等周期板块、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出现异动。
在这一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究竟A股是否迎来变盘的关键节点?应该如何调仓换股?后续哪些领域更有机遇?风险点在何方?美股震荡对A股影响多大?中国基金报因此采访了七位公私募投资大咖,分别是:
中欧基金投资研究部成长组投资总监周应波、银华基金董事总经理兼主动股票投委会副主任兼银华中小盘基金经理李晓星、安信基金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总监陈一峰、泓德基金投研总监王克玉、聚鸣投资总经理刘晓龙、远策投资总经理张益驰、趣时资产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章秀奇,这七位大佬共同解读市场。
这些人士对A股中长期机遇都充满信心,而短期市场调整是正常的,未来市场可能进入“温和”的结构性行情。
中欧基金投资研究部成长组投资总监周应波:今年行情更倾向于看作是十年科技牛市的预演。前期市场对部分公司的判断出现了不理性的情况,再加上主板的消费、医药等行业股票估值较高,市场在这个位置出现震荡很正常。上证指数会逐渐回到比较合理的估值水平,暂时规避两类公司:一是交易上特别热闹和拥挤的龙头公司,二是科技领域给了异常高估值水平的股票。
银华基金董事总经理、主动股票投委会副主任、银华中小盘基金经理李晓星:四季度维持之前看好的方向,消费方面集中在可选和医药,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科技方面看好的是新能源和5G终端应用,新能源是平价周期来临和渗透率提升的阶段来临,5G终端是换机周期的启动,5G应用是数字化生活时代来临。
安信基金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总监陈一峰:全局看市场的估值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从内部的结构上来讲比较复杂。不仅是简简单单说大股票对于小股票,或者是成长对于价值,或者是某个行业对于其他行业。现在还是进入了一个比较细腻的选股过程,估值当下肯定还是可为的市场。如果从产业分析的角度来讲,未来5-1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环境还是不错的,大家不要用一个泡沫化心态去应对它,就会觉得当下真的不错。
泓德基金投研总监王克玉:组合结构主要会集中在新兴产业、长期内需产业 和传统产业中的优秀公司,目前第一类和第二类资产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偏高,我们会对其中的投资标的进行精选,而第三类资产在未来半年隐含的收益率更高。长期来看,主要还是在中国最具备产业优势的领域中投资,目前非常关注新能源和TMT这两个方向上的机会。
聚鸣投资总经理刘晓龙:在宏观经济相对较好的基础上,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有所收敛,这也是近期市场出现调整的核心因素。但整个流动性的总闸门是美国,美国不收流动性,整体流动性不可能很紧,所以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变化接近尾声,可能会形成新的平衡。在前期高估值板块下跌修复之后,市场整体的风险情绪有所释放。随着时间推移,顺周期板块的公司逐渐兑现业绩,市场会去跟随新的增长机会,逐渐形成结构性的行情。从一个比较热的市场过渡到一个结构性的温和市场,这个概率是比较高的。
远策投资总经理张益驰:中美博弈、美国大选、疫情等因素仍然会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市场扰动,但随着投资者对这些因素的认知积累,市场对这些因素的韧性已经增强,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并不大。从市场运行的潜在影响因素来看,需要关注利率水平是否出现一些变化,带来对市场资金的冲击风险。
趣时资产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章秀奇:下半年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可能是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政策收紧的速度之间的权衡,当然中美博弈、新冠疫情仍然是重要的扰动因素,只是这些因素可能上半年已经被市场充分演绎和消化了。我们认为美股或将成为下半年股市运行的潜在风险,在资本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美股对于A股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
看好A股长期机遇
或进入“温和”结构性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市场普遍认为A股估值仍将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您如何看待当前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目前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疫情、海外市场等综合影响下,A股后市整体投资机会如何?
周应波:这波A股市场下跌的原因,跟美股差不多,经济复苏,利率回升,流动性边际紧缩。今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长是负的,股价上涨主要来自估值的提升。当中国和海外的经济开始复苏,全球央行放水放缓,另外,市场一旦交易结构有点拥挤,市场就会出现短期的震荡和调整。
今年的市场行情,我们更倾向于看作是十年科技牛市的预演。去年到今年一批科技公司表现较好,但前期市场对部分公司的判断出现了不理性的情况,再加上主板的消费、医药等行业股票估值较高,市场在这个位置出现震荡很正常。上证指数会逐渐回到比较合理的估值水平,创业板波动放大也是合理的,市场要把过去两年积累的高估值问题消化了。但要暂时规避两类公司:一是交易上特别热闹和拥挤的龙头公司,二是科技领域给了异常高估值水平的股票。
李晓星:目前整体的宏观环境平稳,预计国内的经济处于温和复苏的通道中,随着疫苗的出现,判断海外疫情将逐步消散,海外经济也将处于一个见底回升的态势中。由于失业率的修复将比较缓慢,我们判断全球的流动性不会过早的收缩,会维持比较宽裕的水平。在目前这个时点,大部分优质股票的基本面风险不大,唯一的风险是涨的多估值贵,经过前期的调整,看好A股后市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陈一峰:如果不出现反复,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逐渐褪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整体上比较温和。房住不炒,但大力鼓励创新。参考无风险利率、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当前国内市场上是可为的,有一些优秀的股票值得去投资,当然这需要经过仔细的甄选。
王克玉:目前A股市场整体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阶段,2019 年以来监管部门和整个市场主体一直在重新梳理资本市场的定位,大家也都看到整个市场向着比较市场化的监管方向在发展。展望下半年到明年,我们认为市场还是会保持在活跃的流动性支持非常好的状态,这和我们资本市场不断快速发展壮大有直接关联。在这个过程中,叠加今年下半年,我们看到企业盈利快速恢复至增长阶段,所以我们对未来市场的总体判断相对乐观。
刘晓龙:当前的经济环境,我们从国内看,处于一个疫情后持续恢复的状态,尤其是大制造业的恢复超出市场预期。最主要的原因是疫情下由于国内疫情管控得力,所以产业链迅速恢复正常,全球其他国家的产能是不是受到疫情的干扰,这种状态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份额得到有效提升,所以这几个月来看很多公司尤其是出口型的公司需求非常好。消费端,虽然还没有能够实现正增长,但是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从目前看展望3-4个季度,国内的宏观基本面情况是向上的。
在宏观经济相对较好的基础上,我们看到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有所收敛,这也是近期市场出现调整的核心因素。但是我们看到整个流动性的总闸门是美国,美国不收流动性,整体流动性不可能很紧,所以我认为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变化接近尾声,可能会形成新的平衡。在前期高估值板块下跌修复之后,市场整体的风险情绪有所释放。随着时间推移,顺周期板块的公司逐渐兑现业绩,市场会去跟随新的增长机会,逐渐形成结构性的行情。从一个比较热的市场过渡到一个结构性的温和市场,这个概率是比较高的。
张益驰: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正处于从疫情冲击下逐渐恢复的过程中,但全球各地的疫情状态还有所不同,在仍然缺乏疫苗或特效药的情况下,经济活动完全修复到疫情前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疫情后明显加大了力度,在疫情问题得可以明确解决之前,支持经济仍然会是各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相比其他各国,中国仍然保持了正常化的利率水平,前期疫情防控效果良好,经济增长呈现相对优势。股票资产相对楼市等其他大类资产的吸引力上升,累积的赚钱效应推动居民资金流入A股市场,海外资金在全球疫情、经济、市场的横向比较下也持续流入A股。经济逐渐修复、货币政策环境仍然友好、资金配置的吸引力上升,这些因素的组合对A股市场总体有利,会持续支持A股后市的整体投资机会。
章秀奇:全球经济处于疫情后期复苏态势,政策环境仍然友好,但边际没有更宽松的可能,甚至不少国家已经开始收紧货币,比如中国过去几个月,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就反应了这一情况。对于A股后市,中长期来看,我们继续看好,主要是经济转型和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旺盛。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面临历史性调整机遇,占比约70%的房地产配置比例已经趋于见顶,发展资本市场大势所趋,居民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也有大幅的提升空间。
风险是涨出来的
短期追求低估值风格或延续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板块间的走势看,9月份以来医药、消费等高估值行业出现疲软和波动加大走势,低估值金融、地产、周期股又出现阶段性异动,您如何判断结构性行情的方向选择?
周应波:今年市场根据经济中长期下台阶和企业竞争力角度,选出科技、医药、消费三大赛道,并在一段时间内将行情演绎得比较极致,但是大家把有些长期因素短期化考虑了,给了长期的前景较高的估值,所以市场出现了调整。同时,宏观经济因为疫情出现了较低的基数,目前经济是弱复苏,未来总是要起来的。所以,市场风格的钟摆现在摆向了银行、地产这边,他们在估值上有优势,而科技、医药、消费那边交易太拥挤了。
但是从长期看科技、医药、消费三大赛道没有问题,未来我们还是在这里面选股。同时,化工、建材、家电等行业里面也有好公司,他们之前只是被贴上了风格化的标签,一段时间被市场冷落了,但这段时间他们的配置价值比较突出。
李晓星:消费医药的基本面风险不大,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会维持一个不错的增长,近期的调整是一个加仓的时机。对于周期股,地产大周期已经见顶,从投资习惯上讲,大周期见顶的行业很难出长期的牛股。
陈一峰:当下指数整体估值不算高,但是行业间的估值及估值分位数的分化较大,医药、食品饮料、科技类行业的部分公司估值基本处于历史前20%分位,而金融、地产、采掘、建筑等传统周期类等行业公司上半年市场表现一般,估值基本处于历史后20%的分位。虽然笼统来讲前者商业模式和长期成长空间相对优于后者,但短期如此明显的市场表现差异和估值差距值得思考。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我们不断在不同股票之间比较他们的风险报酬比,以寻找长期来看低估的投资机会。
王克玉:目前市场结构上的分化非常显著,长期增长确定的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的估值不断抬升,这提高了我们投资的难度,更需要我们提高对公司选择的标准,对企业的竞争壁垒和长期竞争优势的提升需要有更高的要求,来应对高估值隐含的投资风险。
另外,还有众多公司的估值仍然处于其历史底部,但是由于上半年的疫情等因素对其前期的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叠加投资者的选择造成其近一年来市场表现远远落后市场。
上半年,中国经济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不管是短期需求还是供给冲击,金融、地产、化工、汽车这些估值安全边际高的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他们的调整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非常强,在面对需求变化的情况下,他们从五月份开始不断追赶,二季度业务有明显的好转。经过行业整合后,我们对接下来的业绩判断相当正面和乐观,同时认为它们应该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
刘晓龙:随着流动性边际变化和风险偏好的下降,往后的机会更多是要基于基本面业绩的反转或提升的机会,在低估值、顺周期的行业、军工、制造业,甚至是回调较深的医药和科技板块,具体到细分行业也存在具备业绩支撑和景气度高的优秀个股机会。所以我们觉得更多的是偏个股、自下而上的机会。
张益驰:在A股市场整体投资机会上升的背景下,各板块的投资机会是增加的,体现为不同板块在不同时间段上的行情表现,这也与资金流入的节奏与分布结构有关。我们认为未来市场的结构性特征会更加均衡,上半年主要偏成长股的机会,下半年成长和顺周期价值股的机会更加均衡。在结构性特征更加均衡的同时,对个股定价的要求也更高,优质成长公司才是对抗短期市场结构波动、获取长期收益的核心资产。
章秀奇:前期因为医药、消费等成长比较确定的行业,涨幅偏大,估值偏高,高位出现波动,属于正常调整,此时,避险资金等流入低估值板块,我们认为这是市场自发的估值调整过程,未来一段时间,这种趋势或将延续,我们无法判断它持续的时间或者幅度,也不认为是一个长期趋势的改变。当估值差异调整到一定水平,我们认为原先的医药、消费等高估值行业可能又会有机会。
部分增配顺周期价值股、军工股等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沪指在3200-3400点宽幅震荡,板块间走势分化,不少机构调仓换股忙。您是否进行了或将要开展仓位优化和板块间的调整?在板块间的结构调整方面,是如何操作的?
周应波:我们的理念是长期来看是要以合理的价格买好的公司。因此,目前我们在配置风格上比较均衡,适当贵一点的公司和低估值的公司都会有,龙头股和中盘股会做平衡,用搭配的方式来投资,但要暂时规避两类公司:一是特别热闹的公司,比如漂亮50,二是科创板给了异常估值水平的股票。
李晓星:我们继续看好消费和科技板块。消费方面看好可选消费和医药,科技方面看好新能源和5G终端和应用。
陈一峰:我们并不从风格预判出发来进行股票结构的调整,但是股票的风险报酬比的互相比较是一个一直在进行的过程。当下笼统地来看,狭义的价值股和成长股中都有比较贵的标的,也都有性价比比较好的标的,因此我们的重点还是放在自下而上精选股票上,结构肯定也是动态变化。
刘晓龙:我们在仓位上不太短期择时,除非有控制组合净值产品回撤的需求。我们今年在科技和医药板块上已经有一定获利,这次调整也主要是估值高的板块集中回调。考虑到风险收益比,我们当下看到一些顺周期行的需求端和国内制造企业的景气度不错,军工行业也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在进入一个长周期的景气周期,周期估计5-10年,这是一个新的有变化的行业。这些积极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有信心坚定布局的原因。行业上,我们有意在往顺周期的机械、汽车零部件以及化工行业切换,并在逐步增加军工行业的研究和配置。
张益驰:远策一直是均衡型的投资风格,对组合结构的均衡性比较重视,因此对组合的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基于我们对市场的认识,板块间的结构更加均衡,组合相比于上半年增加了对部分顺周期价值股的配置。而仓位调整主要基于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判断,虽然市场自7月下旬以来进入振荡,但并没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出现,主要还是资金的短期节奏与结构问题。
章秀奇:我们会根据各行业板块的基本面和估值等情况,进行行业的比较和优选,近期,我们的行业配置有一定幅度的变化,但总体还是稳定的。
未来优质公司存“长期溢价”
“二八分化”会成为常态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股市变盘的关键时点,实施注册制改革后的创业板成交量快速放大,监管层也强化对“炒小炒差”的打击,您认为这种新现象对市场长期来看有何影响?
周应波:前几年创业板出现并购重组的行情,但后来出现问题,需要闯关;2019到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闯关是另外一关,市场需要适应新的涨跌幅。从全球成熟市场经验来看,我们的改革方向是好的。沿着这条正确的路走下去,中间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市场在曲折中前进,中国股市具备长期慢牛的基础。
李晓星:我们认为去劣存优是一个好的趋势,未来优质公司会存在长期的估值溢价。
陈一峰:交易所打击“炒小炒差”,对坚持精选个股、坚持价值投资的投资者而言是好事,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对于股市而言,题材和资金博弈带来的纸面财富,在长期来看也是一种“熵”――贡献了市场热度,贡献了税费,却减少了价值。短期的市场涨跌是随机事件,而长期的股价上涨一定是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带来的。
王克玉: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市场的交易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整体来看,注册制将更为强调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方向,未来市场的定价效率和功能都会得到更好发挥。
从短期来看,在注册制改革初期,部分股票的股价波动加大,短期博弈和投机一度再现市场;但从中长期趋势看,部分投资者投机行为导致的短期暴涨暴跌,可能让部分投资者在短期博弈中会付出代价,但市场化的机制和监管的优化将让股市更好发挥定价机制,注册制改革的政策目标也将因此而更快实现。
刘晓龙:创业板放开交易涨跌幅到20%,想对于科创版来说,由于参与主体更多,所以吸引力短期增强。但是由于持续不断的新股发行,股市最终走向二八现象不可避免,少数持续增长的优秀公司的持续增长对应多数平庸公司的股价默默无闻,就像今天的美股。所以监管与否只是影响短期,长期的走向一定是二八分化。
张益驰:创业板成交量的快速放大主要是部分资金的短期行为,相信随着市场逐渐恢复理性,这种短期现象会得到改变。注册制改革是有利于市场长期运行的重要制度建设,有助于疏通市场的供需机制,促进投资者对公司内在价值和定价能力的重视,这一过程中,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投研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章秀奇:以往,A股市场同涨齐跌,表现趋同。而注册制之后,由于股票筹码的稀缺性下降,所以,市场很难再给予很多公司过高的估值,这应该就是为什么美股10年牛市,不少传统行业经营不善的普通公司甚至是龙头公司股价都是下跌的,GE的股价甚至跌到08年金融危机的水平,所以,以往那种牛市鸡犬升天的盛况可能会逐步消失,优胜劣汰,A股将逐步走向成熟。近期创业板出现的“炒小炒差”的现象我认为只是短期现象,伴随退市制度的完善和监管的加强,这种异相应该难以持续。
四季度均衡布局
短期顺周期价值股更优
中国基金报记者:展望后市,您对三、四季度投资布局的总体规划和脉络是怎样的?您认为市场哪些板块和行业的投资机会比较突出?摘要分析下您看好板块的投资逻辑。
周应波:四季度在投资上布局相对来说平衡一些,还是坚持研究挖掘合理估值的好公司。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些行业需求快速爆发、能够消化估值,比如云计算、新能源汽车、部分互联网企业;二是传统行业有些公司受益于自身的改造、经济复苏,比如汽车、家电、化工、建材等,中长期看好在行业内有鲜明优势的公司。
李晓星:现在三季度已经基本过去了,对于四季度我们会维持之前看好的方向,消费方面集中在可选和医药,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科技方面看好的是新能源和5G终端应用,新能源是平价周期来临和渗透率提升的阶段来临,5G终端是换机周期的启动,5G应用是数字化生活时代来临。
陈一峰:行业和板块机会方面,目前相对看好的公司在家电、医药、食品饮料、地产等细分领域。
当下如果从全局角度上来讲,市场的估值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从内部的结构上来讲比较复杂。不仅是简简单单说大股票对于小股票,或者是成长对于价值,或者是某个行业对于其他行业。
现在还是进入了一个比较细腻的选股过程,估值当下肯定还是可为的市场。极小部分行业里的部分公司,如果从时间角度来看,可能确实高估了,我们算出来的隐含回报率已经不是很明显了,是未来5年可能横盘的公司。但是也有一些公司,它的价值还没有被发掘。
选股的维度上还是大有可为的,二季度整体经济已经有比较好的恢复。虽然我们并不能预期一个过度良好的产业环境,但如果从产业分析的角度来讲,未来5-1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环境还是不错的,大家不要用一个泡沫化心态去应对它,就会觉得当下真的不错。
关于行业和板块的投资机会,我们提醒大家注意优秀企业超越行业的崛起。过去5年,中国72个产业部门,如果看它C4的集中度,从百分之二十几提高到了百分之三十几。但是如果我们跟欧洲、日本、美国它们C4平均70%的集中度来看,是差异很大的。
优秀的企业无论在产业上、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方面,都会有非常明显的表现。从财务角度上来讲,如果把一个行业里面的公司分成最优秀的公司、二流的公司、其他芸芸众生这三类,从10年的角度来看,这三者的差异可能非常大。前两者跟第三者的差异,历史上大家感受可能会比较深。如果从一个长期角度来讲,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差异,未来可能会比大家想象的要大一些。结合这两点,优秀公司可能更值得重视,跟随其一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王克玉:我们的组合结构主要会集中在新兴产业、长期内需产业 和传统产业中的优秀公司,目前第一类和第二类资产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偏高,我们会对其中的投资标的进行精选,而第三类资产在未来半年隐含的收益率更高。
长期来看,我们主要还是在中国最具备产业优势的领域中投资,目前非常关注新能源和TMT 这两个方向上的机会。当然经过过去一个阶段的上涨,这个板块的估值整体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投资标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业务发展的持续性,二是这些公司能否引领行业发展,抵御波动和风险的能力是否特别强。当下市场进入了波动状态,我们相信在这个波动过程中,应该会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刘晓龙:虑到风险收益比,我们当下看到一些顺周期行的需求端和国内制造企业的景气度不错,军工行业也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在进入一个长周期的景气周期,周期估计5-10年,这是一个新的有变化的行业。这些积极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有信心坚定布局的原因。行业上,我们有意在往顺周期的机械、汽车零部件以及化工行业切换,并在逐步增加军工行业的研究和配置。
张益驰:A股仍然处于比较有利的投资阶段,虽然经历了7月的资金短期集中流入后出现一段调整整固期,但居民财富持续转入的趋势没有变,基本面上经济修复的方向没有变,货币政策偏友好的环境没有变。投资布局上需要坚持A股机遇期的判断,并更加注重结构上的均衡。我们认为成长领域的医药、消费、科技股以及传统顺周期价值股领域的建材、化工等领域投资机会突出。医药板块细分领域较多,能贡献丰富的长期成长机会,虽然疫情背景下一些子领域出现涨幅和波动较大的现象,但在创新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仍然存在许多细分机会。消费领域也在出现新的成长机会,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新一代消费者成长起来,部分国产品牌有望获得快速成长的机遇,为其服务的物流、信息技术公司也有望受益。
货币政策是影响市场重要因素
关注国际关系等潜在风险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进入三季度以来,市场关心较多的中美博弈、美国大选、疫情影响、货币政策转向、注册制改革等诸多因素,展望下半年,您预计下半年会有哪些核心因素影响市场波动和走向?哪些因素可能会成为下半年股市运行的潜在风险?
周应波:目前来看政策方面对市场还是很支持,或不会出现大的风险。我们稍微有点担心的是通胀,因为在全球的疫情影响下,目前经济复苏的是中国、欧洲、美国,但印度、巴西等第三世界国家尚未复苏,他们是全世界原材料提供者,由此造成供需不平衡,容易出现通胀的条件。但过去二十多年持续低通胀,背后有很多例如新技术等因素,目前依然没必要太前瞻去做大通胀的预判。
李晓星:我们认为中美博弈和疫情影响市场已经相对免疫,美国大选结果带来的影响需要等到年底再进行评估,注册制改革对于市场的影响不大。相对来说,如果货币政策转向,对股市的影响可能会大一些。
陈一峰:关于美股会不会调整、全球利率水平会不会上升这些问题,我觉得真正的风险可见范围并不算太大。目前仍有不少公司未来预期的估值还是可以的,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中不是一个明显的风险状态。而从价值投资的思维出发,股票市场的最大风险是股价过度上涨,风险都是涨出来的,机会都是跌出来的。
王克玉:市场的风险主要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对市场造成影响,特别是在目前交易比较活跃、阶段性有杠杆资金进入市场的状况下。在面对波动时我们更需要发挥长期投资者的优势,在对市场长期趋势有清晰判断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市场波动来改善组合收益。
刘晓龙:对于短期行情影响最大的一般都是流动性的变化,我们主要观察流动性是否会超预期的收紧,这一点我们认为概率较低,疫情之下的经济状态以及国外的整体流动性环境不支持国内独立收缩流动性。
潜在的风险就是外部环境,中美之间目前事实处于冷战状态,我们观察在印度,南海和台湾,双方都在试探对方底线,是否会在局部出现冲突,这对于市场整体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这种情况在多数市场参与者心中还是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发生就属于我们没有应对过的情况。其余中美经济博弈,疫情等都经历过,不属于能够带来决定性变化的因素。
张益驰:中美博弈、美国大选、疫情等因素仍然会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市场扰动,但随着投资者对这些因素的认知积累,市场对这些因素的韧性已经增强,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并不大。从市场运行的潜在影响因素来看,需要关注利率水平是否出现一些变化,带来对市场资金的冲击风险。
章秀奇:下半年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可能是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政策收紧的速度之间的权衡,当然中美博弈、新冠疫情仍然是重要的扰动因素,只是这些因素可能上半年已经被市场充分演绎和消化了。我们认为美股或将成为下半年股市运行的潜在风险,在资本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美股对于A股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
美股波动对A股影响是短期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海外市场看,截至9月10日上午,A股对H股的溢价比例整体上是43.3%,在疫情后实施超级货币宽松的美股主流指数也纷纷报收历史高点,并在9月出现大跌,您如何看待海外市场的变化?对A股走势将有何影响?
周应波:现在A股市场外资参与度越来越深,所以市场跟海外关联度也高了,但还是有一定的独立性。长期来看,A股的走势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
李晓星:海外市场的下跌是对于前期过快上涨的一个修正,但我们认为在海外流动性转向之前,海外股市上涨的趋势不会变。目前随着A股市场日益成熟,海外市场的波动对于A股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陈一峰:当下这个状态,美股重要的公司至少在中期角度来讲还是比较健康的。我们对于美股重点公司的盈利预测还是保持开放的心态,拭目以待。映射到A股来讲,如果它的波动带来港股和A股的波动,常常会带来非常好的时机。
至于对A股走势的影响,我认为最关键还是看自己企业,或者说,国家内生的经济强健性和当下的估值水平。一是中国当下的经济水平其实相对而言是非常好的,毕竟全球都在压力下往负利率和零利率去靠拢,而国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非常充裕。中国当下的经济相比国外的经济潜力是要明显好很多的。二是国内的估值虽然分化较大,但整体确实尚算合理,有可选择的空间。
王克玉:从AH股比较来看,在传统行业公司中,A股比H股估值上更贵一点,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近期港股表现欠佳的影响,导致AH股的溢价率短期有所放大。从中长期看,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复苏,此前表现低迷的金融板块也会得到恢复,港股中上市的估值偏低的金融股值得关注,另外,港股中有很多国内优秀稀缺标的上市,也具有配置价值。
美股市场近期波动加大,对A股投资者情绪产生了短期影响。但影响A股投资价值和走向的核心,还是A股公司自身的基本面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和优化,这些内部因素才是酝酿A股长期投资机会的主要变量。
刘晓龙:海外的股市的核心驱动力就是流动性泛滥,也是疫情之下发达国家的一致选择。其实不止股市,美国8月二手房成交均价超过了30万美元,达到历史新高,也是流动性泛滥的后果。由于疫情控制不利,美国本身的经济情况较差,所以这种上涨完全是估值扩张,缺乏基本面的支持,在估值过高的情况下,出现回调也比较正常。对于A股这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A股的上涨核心驱动力还是看我国自己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基本面,短期同向,但中长期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不需要过于关注。
张益驰:海外市场在疫情后主要是受到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在创出新高后,对资金面的依赖性较大,因此资金上的拥挤交易也可能带来大幅波动调整。相比于短期资金拥挤交易后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海外市场需要再次建立对联储货币政策长期状态的稳定预期,并且注意经济修复带来的市场结构影响。由于A股所处的疫情和经济状态不同、货币政策非正常化程度不同、资产价格的前期累计变化不同,虽然海外市场短期波动下可能有所带动,但受到海外市场的整体影响会偏弱。
章秀奇:美股或将成为下半年股市运行的潜在风险。一方面,海外经济复苏的力度弱于中国,疫情控制的情况也差于中国,另一方面,美股的估值水平却处于历史高位,如果美国大选后,政策导向出现变化,下跌的风险较大,在资本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美股对于A股的影响在逐步加深,这是我们面临的外部不确定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506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