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房间里的大象中科系危局与银行的国企信仰

一只“房间里的大象” 中科系危局与银行的国企信仰

一只“房间里的大象” 中科系危局与银行的国企信仰 2019-08-31 08:28:56  在上海金融圈,中科系是一只房间里的大象。触目惊心地存在,却又被明目张胆地忽略。

债务违约全面爆发之后,此前坊间传闻央企华润置地和上海国资委旗下上海国盛有限公司参与混改的消息或成一场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询问了部分债权人和接近中科系人士,均称没有下文。而华润置地去年5月,曾经与中科院行管局发布联合申明,要参与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的混改。

有知情人士说,是被中科系分、子公司治理乱象给吓跑的,针对此,记者未能联系到两家央企、国企评价,不妄言,但中科系内部治理混乱至清产核资无法推进,也超出一般人对国企的想象。

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从2016年开始打算从全民所有制改为现代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制时起,就开始逐步进行清产核资,时至2018年5月债务危机初露马脚,金融机构倒逼中科系加快清产核资步伐,可惜到今天,无论是中科院行管局,还是债权金融机构,都难以一窥报表真颜。

在这番风浪之前,中科系曾经是各路资金的宠儿。银团贷款、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售后回租赁、债权转让回购、信托、私募、P2P,各种债务融资方式轮番用上,等到靴子落地,2018年初该公司的债务已经高达560亿。

由此可见,国企不会违约只是金融机构的惯性思维。不仅仅是境内金融机构,不少国际金融机构也入了坑——在178家受到波及的金融机构中,也有摩根士丹利、东亚银行、永隆银行、马来西亚银行等。

从某个层面来说,这种恶性结果既是中科系贪大求全、盲目扩张、滥用中科院信用遭遇房地产调控、PPP项目急刹车、金融去杠杆,导致的后续经营资金不足造成的;也是金融机构未能深入企业尽调、对风险没有防范意识,把中科系惯坏,导致其债务越滚越多,最终中科系多个地产项目断了粮,成了烂尾项目。

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比如国有大行等,遭遇此类风险,尚可以以充足的现金流缓释风险,结果不过是不良的微升,但对于信托、私募等直面投资者的中小机构而言,则是难以承受之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吉林信托因无力兜底垫付吉林信托汇融38号4.5亿元募资款,已经被客户多次维权;一家浙江私募公司在认购了规模为4亿元的万向信托-招银2号事务管理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后,也在中科建设和客户之间周旋日久,疲累万分。而中科系的态度很坚决:一分钱都没有。

对债权人来说,接下来中科系的当务之急,是仍在行管局领导下雷厉风行地进行分、子公司治理,对拒不接受母公司查账要求甚至试图腾挪母公司分、子公司资产的行为进行惩处,开诚布公地进行债务审计,才能让债权人稍稍安心,给出更多空间和时间,让中科系缓口气,进行债务处置。

【延伸阅读】

中科系泥足深陷:清产核资一年无果 部分金融机构弃疗

导读:有银行甚至开出一折的优惠——除了利息、罚息、滞纳金不要,本金也只要中科系还款10%,但依旧被断炊断粮的中科系拒绝。

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换了logo。

今年2月,深陷债务危局10个月的中科建设突然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启用新版企业徽标的公告》,换掉了此前一贯使用的中国科学院logo。这个举措虽然看似寻常,但这或是负债累累的中科系有意无意淡化与股东中科院行管局关联度之举。

中科院行管局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一位接近中科建设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风险暴露一年有余,中科系债务危机化解几何?21世纪经济报道从部分债权人处获悉,自今年1月第一次公开承认债务危机以来,中科系几乎没有兑付。中科系债委会一共开了三次会议,之后债委会长期未有动静,且已有中小银行退出债委会。

另外,部分债权人称,中科建设向他们透露,内部目前有破产重整的想法,但方案还未落地。

启信宝显示,最新一期合同纠纷裁判文书是今年7月,河南新蔡县一家混凝土搅拌公司起诉中科建设,原因是预拌混凝土款353万元未支付。中科建设现金流吃紧可见一斑。且有中科建设部分员工对记者透露,已有一段时间未领到薪水。

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系军转地综合性企业。1999年划归于中国科学院管理,中科院行政管理局对其持股100%。公司原总部设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2014年总部迁入上海。

失控的分、子公司

分、子公司失控见因果。

2016年就开始打算从全民所有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制的中科建设,当时就开始清产核资,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从债权人和接近中科建设人士处均了解到,由于分、子公司各自为政不配合,至今此项工作仍未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中科系刚刚出现现金流问题时,中科系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正在清产核资阶段;债务危机加重后,今年1月首次召开债权人大会之时,中科建设总经理顾玮国也只说了一个初步统计的债务规模,称总负债560亿元,负债率78%,表示具体数额仍有待清产核资后公布。

又是7个月过去了。

至今中科系都没有给过一本总账,欠多少钱,真实的资产有多少。与中科系沟通过,对方表示分、子公司不服管教,不肯交章,不肯交财务报表。一位中小债权人表示。

有接近中科系人士认可了这一说法。事实上,中科系之所以危机重重,正是因为分子公司众多,行动难以统一调度和管理,招致多家子公司打着中国科学院旗号为自己融资。

根据2019年初中科建设总经理顾玮国的说法,该公司下辖各级分公司、子公司和项目公司共计215家,主营业务包括投融资、城市配套服务、房地产开发贸易、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文化旅游、能源交易等多个板块。

年初的债权人大会上,有监管机构人士指出,除了中科建设自身盲目多元化因素之外,问题的累积也部分归因于金融机构没有做好尽职调查,甚至为其三级、四级子公司提供贷款时,都不知中科建设没有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只是冲着中科院的品牌,就贸然为其融资。

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启信宝数据梳理得知,目前中科建设子、分公司中,100%持股的有81家,持股比例超过51%,亦即控股的有超200家,但即便作为分、子公司最大股东,中科建设也未能掌握话语权。

有外资行债权人对记者表示,中科建设对子公司毫无约束力,内控混乱,甚至出现了有些子公司的担保函不盖章,事后又不承认担保这样的事情。

母公司作为股东,按理说可以直接要求下面的分、子公司提交财务报表,如果不服从就撤换高管,但不知道为何总公司对其放任自流。上述中小债权方表示。

其中一家不服管的子公司就是被认为中科系内债务少、资产质量优、开发项目利润较高的原中科鑫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15年之后,该公司淡化中科系标签,已更名为鑫控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5月危机初现之时,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由顾玮国更改为张某,但大股东仍为中科建设。危机出现后,金融机构均想抢先冻结鑫控公司资产,但鑫控方面否认了中科建设的股东资质。

就这起股东资格确认纠纷,鑫控曾将股东中科建设告上法庭,2018年11月21日关于案件管辖权的最高法民事裁定书显示,鑫控诉请法院确认中科建设不享有鑫控的股东资格,并要求中科建设配合办理相应减资手续。目前案件尚未宣判。

而上述接近中科系人士指出,有债务问题的分、子公司太多,有些债务是一家公司担保,另外一家兄弟公司借款,债务有重复计算问题。再者,目前中科系债务混乱,债权人包括银行、信托、金融租赁、私募、P2P以及个人等多重主体,且很多投向中科系的资管产品存在层层嵌套问题,银行、信托、私募均来登记,也给整理债务造成了很大困扰。另债务危机之后,分、子公司高管和项目负责人大量离职,查账无人可找,未离职高管也对总公司的管理有所抗拒。

债务乱局

根据年初顾玮国所述,受到中科系波及的金融机构共178家。

21世纪经济报道从上述接近中科系人士处得知,有银行甚至开出一折的优惠——除了利息、罚息、滞纳金不要,本金也只要中科系还款10%,但依旧被断炊断粮的中科系拒绝。部分银行就此计入坏账。

债委会无法要求中科系强加约束其子公司,很多中小债权人也表示失望。

一位接近中科院行管局人士表示,目前包括中科院行管局在内的上级主管单位,最重视的是部分涉众债权,正在督促中科系进行统计。

涉众债权中,有一部分是中科系平台发售的产品。中科系内部设有中科汇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中科院旗下的唯一私募平台,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该平台多期产品融资方为中科系子公司,项目也是中科系开发项目,称其为自融平台也不为过。去年8月2日,该平台就发布了一则来自中科建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声明,称由于诸多原因,我司未能按照之前的承诺履行付息工作,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国有企业将不会逃避责任,有信心在8月底之前妥善处置此次债务风险。

彼时,距离5月第一例中科系兑付问题出现,已经过了三个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中科系人士处获悉,中科汇通大量产品违约,已有多位投资人前往中科建设总公司沟通,但并未拿回本金。

目前中科汇通官网还在运营,但记者致电客服热线,均显示为空号。

中科汇通是中科建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据21世纪经济报道日前独家报道,中科建飞总经理俞某日前已经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

中科系目前负责力挽狂澜的是中科建设总经理顾玮国。知情人士称,顾玮国曾经向中科院行管局保证能够妥善处理此次债务危机。

但事态僵化至此,中科院行管局信心不知是否有所衰减。

从最高人民法院网查询可知,顾玮国作为中科建设以及多家分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等情形,已经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之中。顾玮国目前仍代表中科建设与中科院行管局等上级主管单位沟通,但每次去北京只能坐高铁二等座。

至于中科建设本身,根据启信宝统计,去年4月以来已经32次股权出质,480次股权冻结,1143次成为被告和被执行人,80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50个案件判决执行全部未履行。

债权人的疑问

在中科系债务危机爆发之后,部分子公司的股权变更也引起了部分债权人的不满。

中科建设供应链管理发展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10日作出股东决定,同意股东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将其持有的供应链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上海贵灵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的股东是两名自然人。贵灵集团应于协议签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付清全部股权转让价款。

仅仅1个月不到,9月3日,供应链公司又将51%的股权转回给中科丰润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中科行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且转让对价为0元。

其后,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5日披露《关于收购中科建设供应链管理发展有限公司股权的公告》,建艺集团与贵灵集团于2018年11月30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拟受让贵灵集团持有的供应链公司18%的股权,本次股权转让价款总额为人民币1.5亿元。按此价格计算,供应链公司整体作价8.3亿元。远超2个多月之前转给贵灵集团的价格。且据建艺集团公告,供应链公司2017年底净资产3.3亿元,2018年9月30日净资产3.8亿元,也超过2亿元。

整个过程非常迅速,股东决定、股权转让协议、董事会决议落款时间均为2018年8月10日,而且该100%股权是8月17日解除冻结的,8月22日就完成过户,不知中科系为何要这样‘左手倒右手’?为何降价把股权交给贵灵集团上述债权人对此非常疑惑,数次询问中科建设,但未得到回复。

根据中科建设去年11月28日印发的《关于规范下属子公司重大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公司设立、变更、股权转让、注销不仅需要报请董事会、股东会表决,也要报请中科院行管局批准,按规定流程办理。

该债权人还发现了一个迹象:中科建设把名下多处子公司股权转让给了中科行发及其子公司。在债权人眼中,中科行发债务较中科建设少,因此被查封冻结得少一些,去年在金融机构中的印象也不像中科建设那样差,更容易融到钱。

比如,2018年6月,中科建设公告称,将全资子公司中科建飞划转至中科行发名下,当时公告的划转原因是为了加强中科建飞的经营能力和资本实力,恢复中科建飞外部融资能力,从而支持中科建设提高资金流动性。当年10月,中科行发、中科建飞等与北京信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科建设官方曾经发布过的一则新闻让人颇为感叹。2018年4月17日下午,中科院行管局局长顾全率调研组考察中科建飞公司旗下的中科意邦建材家居项目,就集团IPO战略规划进行指导。日前被有关部门带走的中科建飞总经理俞某当日还在陪同调研,汇报了公司运营项目和集团IPO的战略规划。

半个月后,中科系债务风险呈燎原之势,而IPO已成黄粱一梦。

惊喜贵食谱网

区块链

房屋纠纷

区块链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477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双国民走路鞋让90后一代撕掉了标签
下一篇: 一名俄罗斯新社记者在俄罗斯方反应之后获准在美参加quot911quot悼念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