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发展:京津冀要破除行政藩篱
一体化发展:京津冀要破除行政藩篱 更新时间:2010-9-14 5:40:26 有学者指出,行政壁垒高筑、政府间合作层次低是京津冀三地难以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有消息说,按照“8+2”的模式制定,地域范围涵盖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等八个地市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或在年底出台。
事实上,从2005年国家正式启动京津冀规划编制工作至今,国家有关部门用了整个“十一五”时期来完成编制工作,这在历年来的区域规划中是极为少见的。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语道破其中原委,行政壁垒高筑、政府间合作层次低是京津冀三地难以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那么,《规划》出台能否给京津冀带来全新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依托京津两直辖市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河北八地市能否抓住机会改变发展边缘化的现状?
专家分析指出,河北地区未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统筹发展的同时,关键应在市场要素、资源整合、以及人才流动上加快整合,以便达到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京津冀优势互补关系密切
从地理位置看,河北省具有环抱京津的特殊地理位置,地缘关系密切;在拥有共同自然环境的同时,京津冀水、电路也采取公用,京津两地水源几乎都发源于河北省。
据保定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依托京津、特别是北京科研资源的前提下,企业发展获得了长足进步。
“河北本地的科研资源是短板,依托京津的科研力量、人才优势,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也是未来需要长期坚持的。”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情况在保定很普遍,多家公司的科研资源基本上都源于京津地区。
“保定依托经济科研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唐山的钢铁生产也受益于首钢的进驻、秦皇岛等旅游城市更是有着北京旅游后花园的称号。”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征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张家口、承德等北部地区还承担着京津冀生态保护的重任,发展同样需要引起关注。
消除行政壁垒是关键
京津冀地区发展关系如此密切,未来在区域规划出台后需要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方能获得全新的一体化发展态势?有学者指出,行政壁垒高筑、政府间合作层次低是京津冀三地难以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未来的区域规划应该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等方面下功夫。”黄征学指出,消除行政壁垒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企业在京津冀地区的统一整合,有助于不同企业在区域内获得更大范围的发展空间;
第二,消除商品流通环节的限制,以便形成统一市场,商品得以高效流通;
第三,完善各要素资源的流动环境,在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加大区域内整合力度,有助于资源全面共享。
“北京已具备足够的辐射带动力,通过其完善的金融信贷体系为整个京津冀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北京充足的科研力量更是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黄征学说。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体雁也对本报记者强调,在消除行政壁垒的同时,京津冀在未来还必须注意与区域外的经济体紧密合作。
“京津冀承担着‘中国经济第三极’的重任。”沈体雁强调,在进行区域内要素整合,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与区域外地区合作,继续发挥辐射带动力也需要决策部门长远考虑。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476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