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韧性可见风险仍须防范
疫情在全球暴发的态势依旧严峻,全球金融市场仍处于不断动荡之中。为应对疫情蔓延和资本市场震荡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各国央行相继宣布降息、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更是纷纷出台财政扶持政策,以支撑经济、防范风险,帮助满足家庭和企业信贷需求。
随着近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重磅发声,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支持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促进金融稳定和增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不仅作出了各国区域协同和社会协作的最好诠释,更期望在提振国际金融市场信心方面有明显效果。
虽然受海外股市巨幅震荡影响,A股市场出现回调,但整体来看,市场情绪并不悲观。随着国内疫情蔓延受到初步控制,政策重心进入全力稳定经济发展阶段,不少机构表示,随着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A股投资价值愈发凸显。
而近期全球最大指数公司之一的富时罗素,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指数的因子由15%提升至25%,此举在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也将推动A股的国际化进程,让全球投资者再次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市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北向资金由净流入A股变为净流出。但是,在疫情暴发之前,北向资金一直是净流入的状态。相信,随着市场情绪逐渐平稳,低估值的A股对外资仍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随着富时罗素进一步扩容A股正式生效,对A股市场的信心也可以起到提振的作用。
“目前来看,疫情对中国一季度经济冲击会比较大,但是,全年来看,经济发展应该还是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此外,随着我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初现成效,而且我们的经济基本面依旧稳定,且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我们‘工具箱’中的工具储备也都很充足。所以,对比全球主要市场来看,A股有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董希淼说道。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则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A股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其他市场节奏有时不太一样。“A股的跌幅没有其他市场那么大,与自身的特性和外围环境有关。目前,虽然A股保持相对稳定,但仍处于观望期,因此很难得出一个预测。”
她表示,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及相关部门十分注重A股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在规范性上不断加强。“中国的股市开放程度在逐渐增大,注重机制和制度建设比较符合我们开放的政策。”此外,鉴于全球资本的流动性,外资大规模地进出与A股的波动也有一定关系。“相比较其他市场,A股较为稳定和偏低的股指,对外资机构的配股有好处。而此番相对小幅度的震荡,也不会让外资机构失去对中国股市的信心。”谭雅玲说道。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也在日前表示,从A股市场内在结构看,A股市场目前的估值比较低,上证综指的市盈率不超过12倍,上证50的市盈率还不到9倍,因此,无论是跟境外市场横向比较,还是跟股市历史的纵向相比,投资价值显现。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的流动性相对比较充裕,A股的风险相对来说也比较低。
“中国的经济在逐渐恢复,且具有快速恢复的基础,境外市场的剧烈波动对我们有影响,但这个影响是可控的、有限的、阶段性的。”李超说。
此次全球股市暴跌主要原因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所导致的。而随着境外疫情感染人数大幅攀升,特别是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疫情仍然未现拐点,在给市场造成恐慌的同时,也为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应对资本市场的动荡,更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美联储祭出大招,在将利率降至零水平的同时,推出“无限续杯”的量化宽松,这在美联储历史上并不多见。而除了美国外,全球多国也纷纷推出救市举措,或降息、或量化宽松。
而随着A股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A股与境外市场联动性日益增强,因此,对于A股市场而言,无论A股是否具备韧性,是否是“避风港”,都应把防范市场风险置于首要位置。
“目前来看,我们受到的冲击还是可控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市场都在震动,A股也不能独善其身完全避免外部的影响,应该把中国市场放到全球市场中去看待这个问题。
王洋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生活逐渐恢复,市场总体比较稳定。另外,虽然外资机构在A股市场有部分配置,但比例不是很高。此外,虽然近年来,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但跟国外市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别,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因此,A股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
“A股有可能会面临一些输入性风险,但是问题应该不会太大。”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说道,随着全球股市震荡,A股情绪上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不会很大。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中国A股现在的指数和估值都比较低,而随着中国的疫情持续向好,也将对提振A股信心有很大的好处。此外,我们现在的货币政策还是正常的货币政策,3月份市场报价利率与上月保持一致,这也表明,央行还是以我为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董希淼说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此前也表示,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世界各国都在出台增加流动性以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各项措施。
对于我国而言,从货币政策出台的整体框架来说,一方面,我国央行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支持疫情防控的重点企业已经超过了5000家,企业获得的优惠利率贷款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实际融资成本只有1.27%左右。此外,央行还增加了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目前,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已经超过了1300亿元,贷款的利率水平也明显低于国务院4.55%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的政策以及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实体经济已经在边际改善。从3月份所掌握的支付结算的数据,包括存贷款的数据动态来看,实体经济持续向好,估计在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会出现显著改善。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比较快地回到潜在产出附近。
而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走向,陈雨露表示,一是分阶段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始终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二是充分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独特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特别对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四是要加大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发行金融债券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整体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
“很多风险其实是情绪恐慌所带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王洋表示,下一步,要稳定预期,避免恐慌的蔓延。另外,如果全球疫情持续下去,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进而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要更大力度地实行逆周期的调节,以应对经济下行的冲击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王洋说道。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454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