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市场的更深处要生产力
向市场的更深处要生产力 更新时间:2010-8-16 0:02:09 周增军
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基于沿海的、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出口导向的经济。
作为“传统经济”的副产品,我们积累了两大错配:对内是资源错配,即生产要素因为定价偏低而通过制造业的“出口导向”变相补贴了境外消费者;对外则是货币错配,即在现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约束之下,官方外汇储备中积累了总量过大权重过高的美元资产。
现在,不妨请这样考虑一下: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轨道上,在目前的经济规模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内如果要增长一倍――这个速度在多数人眼里并不高――有没有可能?我认为,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
所以,金融危机之后,“经济转型”的声音日隆。我的看法是,不管是出于中国经济增长自身演化逻辑的考虑,还是出于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外部资源约束的考虑,中国经济只能从传统的“高碳增长、出口拉动”向“低碳增长、内需驱动”的方向“转型”。
换句话说就是,“经济转型”既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化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放开对生产要素的有形或无形的价格管制,让市场经济的运转更加流畅、有效。
因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可以释放新的生产力,而这些组合能够“持续优化”的基本前提之一则是,把要素的定价权交给市场,由市场先生根据供需双方的力量对比给出有效的价格。
更何况,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我们正在具备这样做的条件。我想,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放开存贷款利率、放开能源价格、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并轨城乡户籍制度等。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70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