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国际板设立不能急乎乎
再论国际板设立不能急乎乎 更新时间:2010-9-5 4:06:55 姜 楠 最近,有关国际板推出时间表的报道此起彼伏,似乎推出国际板是一件十分紧要的事情。而笔者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备吸纳外国企业前来上市的条件,但是否需要急乎乎地专门设立一个板块为外国企业服务,恐怕值得探讨。 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欢迎外国企业依照中国股市的规则来上市融资,但没有必要“为上市而上市”、“为国际板而国际板”。试想,有多少家外国企业上市才能算作一个板?是8家还是18家?这是个很难回答也很难预料的问题。其实,境外企业是否愿意来上市,与是否设立一个板的关系也不大。 有人提出,要为国际板制定专门的规则、成立专门的机构,这既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又容易滋生特权思维。试问,美国股市为什么能够吸引非美国企业上市,他们为什么不专门设立一个国际板?同样,既然外国公司要来中国股市上市,就该理所当然地按照中国股市既有的规则办事,而无需设立专门的市场。 4个月前,笔者曾在《建立股市国际板不能“急乎乎”》一文中提出,有关设立国际板问题的关键在于时机选择,“出于完善和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提高市场开放层次等方面的考虑,建立一个与中国国情、市情相符的国际板市场,有必要。但同时,建立国际板与任何改革措施一样,都应稳妥推进,不必急乎乎。” 事实上,中国股市的国际化进程一直在稳步推进。 首先表现在会计准则方面,历时3年逐步在上市公司、非上市国有公司以及大型国企等全面推行的新会计准则已经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当年,这份包括了1项基本准则、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一经实施,立即引起海内外公司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国会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守华指出,这标志着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国际趋同的阶段。目标是建立全球认可的会计标准,进而统一A股、B股、H股的会计市场。 如今,3年已经过去,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其次,境内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也表现出国际化趋势。从深发展开始,越来越多的银行类上市公司引进了“洋股东”。不论是国有控股的工农中建,还是一些地方性银行如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都有境外股东介入。这固然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程度比较高有关。但我们观察西部矿业、南宁糖业、大冷股份、水井坊等这些并非热门的行业,也先后有境外股东入驻,说明吸纳境外股东这一趋势已经从银行业逐步扩展,涉及到从能源、机械、食品等更广泛的各行各业,表明中国本土上市公司乃至资本市场正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的认同。 尤其是,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特别是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化程度提高,估值更加真实,正逐渐显示出其国际吸引力。 20年来,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场外市场在内的多层次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基金、券商、社保、QFII等构成了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交易品种。与此伴随,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市场深度得到拓展。监管层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本国国情和资本市场市情,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内幕交易、违规操作等打击力度,正在最大限度地缩短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距离。 在国内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距离正加速度地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专门设立国际板,专门为外国企业上市服务,显然并不紧迫。笔者认为,在国内外会计制度已经接轨的前提下,在外汇管理和监管到位的条件下,外国企业完全可以遵循国内市场通行的上市准则到A股市场上市。 最近,在凤凰网关于“您对推出国际板的态度”的网络调查显示,愈5000投票中,2796票投向反对,占比55.5%。这或许可以看做是普通投资者对国际板创设的一个最朴素的态度,应当引起重视。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66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