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负利率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金融风险.

关注负利率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金融风险

关注负利率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金融风险 更新时间:2010-10-25 7:23:48   日前,中国央行在时隔3年后首次加息,这标志着其货币政策正在发生变化。在关注“防通胀”的同时,央行已经开始更加关注实际负利率对中国经济构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由负利率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金融风险。  作者 刘利刚  作者系  澳新银行  中国研究总监、  经济学博士  出乎市场的意料,日前中国央行上调0.25个百分点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标志着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在发生变化。在关注“防通胀”的同时,央行已经开始更加关注实际负利率对中国经济构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负利率对扩大资产价格泡沫的金融风险。  从目前来看,当前中国的实际负利率现象有扩大的可能性,如今年9月份中国的通胀率已达到了3.6%,按日前调整后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2.50%,中间已存在约100个基点利差。如果按照未来几个月CPI的变化趋势分析,中国的CPI上涨压力依然较大。这表明,中国的实际负利率状况非但面临不断扩大的可能性,而且持续时间也将延长。  在此,所谓“实际负利率”是指通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预示了将进入“负利率时代”,储户也将丧失其部分的未来实际购买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实际负利率的持续时间越长,对消费与投资之间错配的影响就会越大。因为,在面对通胀可能引起的财富损失时,大多数人的理性选择是投资而不是储蓄,这种选择将对扩大资产价格泡沫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目前央行已经启动新的加息进程,但鉴于目前中国的实际负利率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随着银行借贷成本的变相降低,就会促使更多的投机资金进入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股市、房地产等投资领域,由此会进一步推升资产价格的泡沫。  从历史经验看,2007年至2008年间中国就曾出现过较高的通胀率,这段时间也出现过持续时间较长的负利率。例如,当时名义通胀率曾超过6%,但存款利率却落在3%至4%区间,这表明那个时期中国的实际存款利率已变为负数。在此背景下,自然会出现 “储蓄搬家”的现象。这些从银行中流出的资金,又流入国内投资市场,在短期内曾导致上证综指一路上涨至6000点左右高位,同期房地产价格的同比涨幅也超过了两位数。这种资产价格泡沫直到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而最终被刺破,由此导致上证综指在一年内下跌至1600点水平,同期大中小型城市房价也出现20%左右的下跌幅度。  值得警惕的是,尽管目前中国的通胀率仍然远低于2007年至2008年期间的高峰值,但城镇居民对物价的满意指数却维持较低水平。据央行最新的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显示,58.3%的居民依然认为目前物价“高,难以接受”。另外,预期下季度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46.2%;七成以上居民认为当前房价水平“过高,难以接受”,且36.6%的居民预期房价将上涨,比上季度上升7.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表明,城镇居民的物价感受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  确实,目前中国的通胀率还在不断上升,刚刚公布的9月份CPI同比增长3.6%,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目前已经存在的实际负利率问题变得更加明显。如何管理通胀预期,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宏观管理层的高度注意。  笔者据此认为,在目前“口头调控”、“数量调控”和“行政调控”等调整措施仍然无法产生明显效果的情况下,“价格调控”是唯一可以使用也必须使用的一种重要手段,“价格调控”又分为利率和汇率两种手段。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国央行已经开始允许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以缓解大宗商品进口产生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但是,汇率调控却很难改变当前国内经济由于负利率所产生的投资冲动。因此,作为价格调控的手段之一,中国有必要尽早实施利率上调,以管理开始有所失衡的物价感受和投资冲动。事实上,日前中国央行的利率上调举动也充分证实了笔者的早先判断与预期。  不过,笔者依然认为,尽管目前央行已经开始加息举动,但目前的加息幅度仍然难以明显缩减实际负利率空间,也就是说,难以解决目前中国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实际负利率问题,这意味着当前中国很难完全消除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言下之意,要想缩减实际负利率,逐步消除资产价格泡沫,就预示着未来中国仍存在一定的加息空间。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液压万能试验机

冲击试验机

液压压力试验机厂家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45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关注议息会议160黄金价格期待反弹.
下一篇: 关注重仓大蓝筹折价率高的封闭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