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重点!关于资本市场、经济金融刚发布的中央重磅文件这样说
11月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涉及资本市场、经济金融领域有以下这些重点:
重点1: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建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业内人士指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前,提出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从内在逻辑上看,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目标和方向;注册制和退市机制是手段,也是市场的“入口”和“出口”,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中具有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只有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才能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也才能发展直接融资。
重点2: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
《建议》提出,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重视预期管理,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
财经领域专家李奇霖认为,宏观调控跨周期,就意味着各类政策目标中,比如防风险、推动科技创新等长期目标的权重可能会变得更高。具体而言,货币和信贷政策方面,要围绕扩大内需和推动创新这两点,提供适宜的货币和信用环境。严格落实“房住不炒”,提高金融支持创新的能力。一方面,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另一方面,探索新型银行经营模式,提高间接融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重点3: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建议》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
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认为,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相对稳定、较为中性的税收制度,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体而言,要以制度性改革为主、阶段性措施为辅,与生产要素资源改革相配合,逐步扩大直接税比重,形成良好的税收负担预期。
重点4: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建议》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应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有效调节社会融资成本。
重点5: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建议》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目前部分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银行资源配置整体效率不够高。”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后续仍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重点6:推进金融双向开放
《建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仅要便利商品和要素的流动,还要推动规则制度型开放,增强制度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也有利于全球经济。
重点7: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建议》提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证监会日前表示,将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执法体系,加快推动健全证券执法体制机制,推动构建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监管执法新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监管效能。
重点8: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建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之一,要积极稳妥地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重点9: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建议》提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六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完善资源要素保障、着力解决融资难题、引导扩大转型升级投资、巩固提升产业链水平、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潜力、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等9方面提出38条措施,以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
重点10: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建议》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人日前表示,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主要思路包括:一是提升供给动力;二是增强创新动力;三是加大改革动力。
重点11: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建议》提出,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在拓展投资空间方面可能的举措包括:一是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消除各领域投资的限制性政策;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大投资;三是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重点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12: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建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地产领域既提及了住房消费,也提及了房住不炒,应该说有保有压,这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更为规范发展。住房消费要真正释放,就要杜绝各类炒房的干扰,即要落实房住不炒的思路。而房住不炒的落实,本质上就是为了给住房消费提供更大的空间,两者实际上是相互支持的。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44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