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头号问题:人民币升值再刺激资产价格
2011年头号问题:人民币升值再刺激资产价格 更新时间:2010-12-13 7:32:35 人民币升值窗口可能在明年二季度。我们自己埋下了两颗地雷,一颗是不涨工资,一颗是乱印货币
理财周报特约撰稿 范为 高海涛
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辩论已不能再多。诸如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升值、自由浮动、BBC等等精妙的制度安排被反复论证,被认为不但可以减轻外界政治压力、化解输入性通胀,还可以倒逼我国产业升级、促使经济结构转型,更可以使我国普通民众坐享本币升值之红利,甚至“买下”全世界。
稍加留意,前述种种良策皆以为人民币应该升值。
笔者无意加入这场旷日持久的辩论,也不否认前述种种好处、只是觉得,倘果真如此,只需一道央行指令,我辈坐享渔翁之利便显得过于容易了,经济发展理论是没用的了。更令笔者困惑的是,自人类创造货币以来,特别是伴随着信用货币的产生,众多经济学大师已经给我们后人总结出了关于货币的最重要之结论:确保货币环境的稳定是最优的制度安排。大家认同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害无益,却对汇率波动放任自由,是何道理?
本文试图用已经被验证的、重要的、简单的经济学理论找出当下人民币应该升值的逻辑线索及其影响。
世界漩涡在汇率
根据美国大型企业联合会最新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09年GDP为美国的80%;按照当前两国的相对增长速度,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14年,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抛开所谓经济学者之预言不谈,屡有普通百姓断言,考虑到人民币将稳步升值,我国名义GDP超越美国有望在不到十年内得以实现。殊不知,是否能如愿,关键在于汇率。
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最近讲到:“50或100年后人们写我们时代的历史时,最重要的事件是世界如何适应历史舞台向中国转移的变化。尽管我认为这不可能发生……对历史长河的观察显示,快速转变的全球体系之中快速转变的经济体所创造的历史并不总是让人愉快的;我们的智慧,他们的智慧,以及我们打交道的方式将最为重要。”
萨默斯为美国“救国”重臣,一言九鼎,其“我们的智慧,他们的智慧”虽未言明,却已是众所周知,汇率是也。
看看历史。20世纪7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85年的广场协议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汇率工具的使用让美国人屡试不爽,那中国还会是例外吗,笔者不信。笔者对阴谋论没什么好感,但坚信国家利益与金融战略的存在。
我们自己埋下的地雷
但是人民币升值绝非简单的国际政治斗争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自己埋下的地雷。怎么说呢?
先要认识一个概念――真实汇率:真实汇率=名义汇率即本国货币之外国货币比价。严格地说,真实汇率与货币无关,其值取决于两国生产力和真实经济增长之水平,生产力快速增长必然意味着真实汇率升值。
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赫克歇尔-奥林-萨缪尔森要素价格均等定理”,自由国际贸易中,真实汇率长期看一定会拉平,而在这个天平的两端,分别放着名义利率和要素价格水平。
那么,人民币升值的逻辑也就浮出水面。要达到贸易均衡,要么你提高货币工资,要么你汇率升值。
是的,本来我们这样做:提高工资水平,扭转劳动力占中国国民收入份额的下降趋势。减少企业利润所占的份额、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中国的消费自然就会上去,贸易顺差自然就会下来。但是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工资竟然在向农民工看齐。人民币能不升值吗?
看看日本的例子。在经历二战过后的通胀乱局与经济失序之后,日本政府于1949将汇率中间价固定在36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在这种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日本上演战后奇迹: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到1971年日元大幅升值之前,国内生产总值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开始以每年约9%的速度增长,货币工资增长速度达10%以上,超过美国的两倍。在批发物价稳定的情况下,贸易大致实现平衡。
人民币升值的钢丝怎么走
看看中国2005年汇改以来数据: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名义汇率启动单边升值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止,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幅度达到22%,与此同时,CPI从2005年微不足道的1.4%一路上升到2008年7月份的8.0%以上,导致国内真实利率长期为负值。2010年6月开始,迫于外部巨大政治压力,人民币名义汇率重新启动单边升值,迄今升值幅度接近3%,眼下的通涨已是愈演愈烈。
这对于高储蓄率的中国来说,普通百姓的储蓄贬值难以估量,积极投身股市及楼市,是必然的事。房价自2009年以来一路高涨,势不可挡,年平均上涨幅度超过50%。高盛集团今年年初发布报告:假如将房价列入CPI,2009年中国的CPI涨幅早就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认为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把日本拖入泥潭,但实际上当时日元和马克都有大幅升值,区别在于日本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而德国坚守稳健。这说明,信用扩张,也就是滥发货币才真正催生资产价格泡沫。
而今,人民币在升值前夜,中国就已经夸张的进行了货币扩张。结合全球低利率环境、美国固定收益产品泡沫,以及美国新一轮货币超发,中国市场对热钱的吸引力会达到新的高度,毕竟,现有政策导致的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意味着双重资本收益:资本收益加结汇收益。
无疑,这将进一步刺激资产价格的上涨。这或将成为明年的头号难题。
如果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不改,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仍将会停滞不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高资产价格及高通胀会继续抑制国内需求,一旦经济增速放缓,资产价格下滑及其引发的金融杠杆风险将极大限制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恶化经济前景。
随着中国走向全球化竞争步伐的加快,政府要力主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决心昭然,唯此路遥长且艰,国家的相关决策有时也处于顾此失彼的两难境地。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谨记:“若要攘外,必先安内”。
・大智慧专栏・
资金减磅
观望政策明朗
本周股指再度维持震荡整理,在11月的快速下跌之后,股指一直未能有明显反弹,在周5刺穿2800点之后,市场人气再度活跃,成交依旧维持低位。在持仓账户数再创新高的背景下,场内被动持股和试盘心态的筹码开始增多。从盘面布局来看,本周前半周主要以铁路基建等板块带领股指活跃,而后半周小盘板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下走出反弹行情。
从周线形态来看股指继上周之后再度收出中下影线的小阴线,较长的下影线暗示抛压已然耗尽,而实体部分较小也显示出上攻乏力。截至周五收盘,沪指报收于2841.04点,一周微幅下挫1.39点,跌幅达到0.05%,深证成指走势接近,一周上涨17.46点,涨幅达到0.14%,报收于12460.46点。中小板,创业板也未能持续强势,以小星线报收。
二线蓝筹成关注焦点
虽然本周依旧表现平淡,众多个股走出延续性较差的反弹行情,但盘中中国南车与美国通用成立合资企业实现技术出口等利好消息,仍然使得部分机械个股持续吸引着场外资金,如晋西车轴,山推股份等,本周资金净流入均超过1亿元,
另外通信板块本周也继续活跃,在手机支付银行卡正式试点的消息刺激下,通信板块周五资金大幅流入,并逆转周四前资金净流出的境况,板块中与手机支付相关的个股资金流入较为明显,中国联通,中兴通信,东信和平处于板块内资金净流入前三,分别净流入1.9亿,0.78亿和0.41亿。
而宏观基本面上,外贸数据11月 同比环比均出现增长,使得二线蓝筹中交通设施板块以及部分外贸个股,也在周五出现了企稳反弹走势。在中集集团本周资金大幅流入1.2亿元的带领之下,交通设施板块本周也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资金净流入板块之一。
政策调控行业和估值过高的品种应注意短线风险控制
在行情走势震荡的背景下,主力机构除了耐心等待政策明朗之外,大资金也早早对政策调控的预期有所反应。央行三年期央票停发的背后突显出利率倒挂的现象已经倒逼现券市场出现融资难,社科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中提到房价上涨压力巨大以及银监会叫停信贷资产转让拆分交易等消息迫使本周银行、地产等板块资金撤离,分别净流出12.65亿和9.50亿。光大、招商、北京银行成为银行板块中资金流出的重灾区,均超过了1亿元。
借助周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朗化以及周六11月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市场前期担忧的不明朗因素有望消除,主力资金有望重新回到场内寻找行情轮动的可能。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24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