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百姓心声:1291万高考生创记录,900万新生儿为何还嫌少?-计划生育少生多少人

#2023高考季#

#头条家时光#

有网友调侃当下社会怪局:35岁去找工作嫌你老,60岁退休嫌你小。1000万毕业生还嫌多,900万新生儿又嫌少。

​现在不是嫌人少,而是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截至2020年底,40后人口约为1.65亿,50后人口约为1.84亿,60后人口约为2.42亿,70后人口约为1.92亿,80后人口约为1.59亿,90后人口约为1.04亿,00后人口约为1.46亿。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持续的新生儿出生,

那么社会老龄化会提前到来,而且愈演愈烈,人口也会持续减少。

究竟是好是坏?该如何破局?

尴尬的人口局面:持续减少!

2022年,中国人口相较于前年已经减少了85万人,

这是第一次人口数量出现了负增长。

这充分说明,在2016年1月1日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之后,

人口数量仍然呈持续走低的状态。

与此同时,印度的人口也在2023年正式超越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一。

​按照联合国官方预测,

大约在205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从现在的14亿减少到7亿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的生育率从2016年的36.2%降到2022年的12%左右,排全球倒数第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6年国家全面放开二胎;2021年全面放开三胎;原以为在政策的加持下,人口出生会迎来高潮,但现实却是无比的残忍。

2016年二胎政策放开时至少还迎来一波反弹;但2021年的三胎政策却没有掀起任何的波澜,

而根据国家的预计,2023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可能不足800万人,这是什么水平呢?这个数据是自1939年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年出生人口800万,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全国有3000多家妇幼医院,平均每家医院每天生育不到7个孩子,这会导致医院大量资源空闲,终将入不敷出,被迫倒闭。

未来的婴幼儿用品商店,早教,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也会因出生人口减少不断出现合并和关门。

​医院的产科应该是最早感受这一变化的地方,许多一线城市的医院产科床位空置率高达20%以上,有些甚至关闭了一半或者全部的产科病房,令人唏嘘。

最关键的是,

如果出生人口持续负增长,总人口不断老龄化,年轻劳动力规模将会减少,基本养老保险总支出会增加,社会负担变重。

不生不育似乎成为新的社会共识

老百姓对此却不以为然,甚至大多数人直言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人口减少挺好,可以减轻各行各业内卷,缓解结婚和就业紧张形势。

​现在一个怪象是:

老年人都在做保安,中年人都在开滴滴,年轻人都在送外卖,男人女人都在搞直播,这种就业环境太不正常!

有人提出,

未来10~20年,我国年轻劳动力​完全够用,没必要担心人口问题: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还有人反问:

​加拿大,还有美国的国土面积都和我国不相上下,但是就人口而言,加拿大只有3000多万,美国虽然多一些,也只有3亿多,

而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4亿,还嫌人口太少,仍然在鼓励二胎三胎甚至多胎,你们听说过美国、加拿大嫌人口少吗?

更有人指出,

人口减少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西方欧美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不必大惊小怪。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

2022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为77.747万,自统计以来首次跌破80万,较上一年减少4.875万。

​日媒分析称,受新冠疫情影响,年轻人经济状况不稳定,对生育进行控制的人较多,

日本少子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老百姓对和人口危机的冷漠,让官方和专家很无奈,看到问题却很难解决。

现在,“不婚不育”似乎成为新的社会共识。

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哪怕官方不停地出台刺激生育措施,哪怕专家表示:

长此以往会出现人口危机,我们社会将会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养老压力大。

但是,这些措施与宣传对刺激人口生育似乎都没什么用,人们好像都不感兴趣。

甚至还出现“报复性不生娃”:​生孩子对社会贡献巨大,但对我有什么好处?

有人怒斥,​​中国的专家只会研究怎么样对付老百姓、怎么样把老百姓的钱合情合理合法的掏干净。

30多年前中国有不到10亿人口,嫌人多计划生育不让你生、引流、产结扎和罚款,甚至于株连牵你的牲口、扒你的房。

现在中国有14亿人口却嫌少,让你随便生鼓励你生,不结婚也可以生,小三小四也可以生,甚至于连大学生都可以生。

这不是中国的领土变大了,而是房子盖多了没人买了,卖不出去了让以后的孩子成为接盘侠?

​这种另类的观念和不同寻常的想法,让专家们哭笑不得,让各种刺激生育政策显得苍白无力。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①专家有些本末倒置:一些地方大量出台二胎三胎奖励政策,但忽视了一胎的重要性。

生过娃的父母体会过那种养育的艰辛,无论条件是都具备,不会轻易再生。因为传宗接代的观念在淡化,生男生女,他们觉得已经完成“做父母“的使命。

就目前我国的生育结构来看,一孩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我国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杨成钢不久前也表示,“目前,中国二孩及以上对生育率的贡献达到了40%以上,而一孩的贡献率太低,这不是正常现象。”

中国婚育状况调查数据显示,

多数一孩母亲反映对备孕、怀孕和生育的过程感到不安,孩子出生后生活质量下降、养育孩子压力大、教育过程太累太操心等导致家庭不愿意生育。

所以,

对于新备孕的父母,必须给予大量关注与补贴。从怀孕前、中、后期,医疗机构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全方位提供免费指导与服务,只有缓解她们的生育焦虑,解除后顾之忧,才能让她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②生容易,育太难!

著名大V孙宁说:

​一个教育、一个就业、一个房贷、一个养老、一个户籍、一个医疗、还有一个人情世故。每一个环节,都让年轻人对结婚生育望而却步。

鼓励生育,绝对不是每月补贴几百块钱那么简单,而是孩子成长的路上,各个环节都要疏通,各个环节都要铺路,真的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

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

​我国的总额生育率已经全球倒数,而生育成本在全球又是排在前面的,如果把这两个事情关联起来就会发现,它可能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

因为过高的生育成本导致了可能过低的生育率。当然,可能是作为一个解释的因素之一。

③生出孩子,未来在哪里?

​不愿生孩子​还有一个原因或许与我们的教育环境相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对普通父母最朴素的心愿,这种愿望唯一的途径便是寄托于教育。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系统似乎出现了问题,培养出来太多的“得分机器”,而不能完全独立生存于这个社会。

​经济学家马光远近日痛批教育内卷:不改变会害一代代的人。

我们的教育如果不改变,真的害一代一代的人。几乎所有的教育,包括这些顶尖的大学,有时候培养出来的人,根本没法儿用。

甚至人家没上大学,以前还挺好的,四年大学上完了以后,啥都没学到,还给培养废了!

进入社会什么都不能干,人家还得重新培训。

​刺激生育,任重道远!

​一位国外教授在考察中国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中国人的生活实在是太累了,他们的生活只有两样:成功与奋斗。他们甚至感觉不到自己的快乐,但还是要去追求它:从小学开始,他们就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婚后忙于生儿育女;退休,照看小孩…

年轻人自己都活得苟延残喘、狼狈不堪,如果自己的下一代到来只能继承自己的贫穷与难堪,谁还敢有心思去计划生育?

笔者认为,要想遏制住人口负增长,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应该尽快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住房容易化

②上学简单化

③养老轻松化

④医疗低廉化

⑤就业收入加大化

指引好特殊时代背景下压力山大的新一代完成生育使命,上养得起老,下教育好小,需要政策的光明领导,专家学者的接地气,人民群众的预期稳定实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感谢您阅读!欢迎您点赞收藏留言关注!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

影像仪器ogp

3d光学测量仪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074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北京点滴身边公司
下一篇: 一向低调的拉夏贝尔也有忍不住的时候-2015年双11拉夏贝尔销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