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文《先驱报》报道,尽管政府尽了最大努力来控制房价,包括重新推出贷款价值比(LVR)限制和贷款限制,但新西兰全国的住宅总价值仍然首次超过了1.5万亿纽币。
CoreLogic表示,
6月份新西兰全国平均房屋价值有史以来首次突破90万纽币
,但价格增长势头有所放缓。
根据CoreLogic房价指数,全国房价在6月份上涨了1.8%,但低于5月份2.2%的涨幅。
但在截至6月份的一年中,平均房屋价值仍然上涨了22.8%
,市场的持续增长意味着
新西兰全国平均价值现在达到了有史以来又一个高点,906,532纽币。
这也意味着
新西兰所有住宅物业的总价值现在首次超过1.5万亿纽币的大关。
不过,对于那些希望看到变化的人来说,也有一些好消息:6月份房产价值仅上涨1.8%,而5月份的涨幅为2.2%。
Goodall评论称,这是“市场势头温和减速的早期证据。”
“在新西兰18个最大的市场中,有12个市场6月份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另外3个市场的价值在6月份下降。在吉斯本,过去12个月房屋价值上涨了35%,但方向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6月份下跌了- 0.9%。”
去年的超常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在首付要求提高、政府监管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加息的情况下。
Goodall表示,市场走势转向或许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转向的时间可能会让人意外。
冬季的到来以及旨在降低购房对投资者吸引力的政府新规并没有抑制房价,也没有抑制6月奥克兰房屋的成交量。
“通常6月份的成交量开始小幅走低,但今年我们售出了1243套房屋,比上个月增长了3.8%,房屋平均售价和中位价均高于5月份,”Barfoot & Thompson董事总经理Peter Thompson说。
6月的新房源数量为1485套,但到月末,总房源库存仅为2864套,是5年来最低值。
对房屋的需求和竞争从未如此激烈,月底的房源存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四分之一。
房屋平均售价为$114.3万纽币,比5月份上涨 2.6%,中位价为$110.9万纽币,上涨3.4%。
6月份房价上涨速度确实略有放缓
,但奥克兰房价仍居高不下。
6月的中位价同比去年涨幅达到21.9%。
根据新西兰房地产协会的数据,奥克兰5月房价指数同比去年上涨了26.3%。
▲ 奥克兰2015-2021年6月房价趋势
对住房的需求、低供应水平和创纪录的低抵押贷款利率继续强力抵消试图控制房价上涨速度的政府新规。
▲ 奥克兰过去6个月房价趋势
对高端住房的需求有增无减,6月售价$200万纽币以上的房屋达到120套。去年唯一超过该销量数字的是12月。
去年全年,我们售价$200万纽币以上的房屋月均销量为61套。
6月份,售价低于$75万纽币的房屋为170套,占当月总成交量的13.8%。
无惧房价上涨,买家仍积极入市
即使新西兰全国的房价处于或接近创纪录的高点,有能力偿还抵押贷款和有稳定就业的买家仍兴致高昂,积极进入房地产市场。
进入冬季,天气转寒,却并未影响买家周末前往开放日看房的热情。在备受追捧的双文法校网街区的一套房产,周末的开放日迎来至少二十组买家同时登门看房,需求和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与普遍认为房价上涨以不受控制的方式疯涨的观点相反,
2021年房价上涨的速度其实一直在放缓。
根据REINZ的销售房价指数,全国房价在3月至5月的三个月期间上涨了4.3%,这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12个月的29.8%的涨幅相比,明显下降。
造成这种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市场力量,是买家对房价的真实反映和作用。
政府在3月份发布新政进行干预,对明线测试和利息抵扣税政策做出更改,但这些更改对4月和5月的房价和成交量影响很小。
当时,财政部曾预测,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房价涨幅将降至0.9%,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到2025年,房价每年涨幅将略高于2%。
业内颇有声望的经济学家并不像财政部那样乐观,他们同意房价上涨幅度将会下降,但不会降到财政部预计的幅度。
目前看来,经济学家的观点似乎比财政部更准确,但大家都明确同意的一点是,虽然房价上涨的速度会下降,但房价本身不会下降。
中区老洋房一年不到增值200万纽币
奥克兰双文法法区的一栋不适合居住的老洋房,刚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帮房东赚了近200万纽币。
这座位于Epsom的Pah路的六居室别墅本周在Barfoot Thompson的拍卖会上以590万纽币售出。
卖家在2020年8月以略高于400万纽币的价格买下了它,虽然他们没有对房子本身进行任何改善,但他们获得了奥克兰市议会的分割资源许可,获许在1088平方米的土地上建造七栋联排别墅。
观望等待“房价终将下跌”的买家可能要失望了。
回顾Barfoot & Thompson1961年至2020年的数据,在这60年间,房价仅下跌了6 次,分别是1963、1971、1991、1992、1999和2009年。
房价跌幅最大的是1963年,达到8.5%,房价跌幅最久的是2009年至2011年期间,持续3年之久。
对屋主而言,当你不确定房价是否会在某个特定节点上涨或下跌时,算算你拥有房产的时间,如果达到了REINZ提出的持有房屋平均时间7年,那么你的售价将高于买入价。
如果你还在等待房价“腰斩”(比如跌10%或更多),你可能得等到地老天荒。
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为房价大幅下跌提供了一道防御墙。
第一,尽管近几年的房屋建设一直处于创纪录的水平,并可能会继续,但数据分析显示,房屋供应需要十年才能赶上需求。
第二,根据各大商业银行提供的5年期利率,他们认定2026年之前抵押贷款利率不会上涨至4.5%。
买房绝非零风险,也没有规定说因为过去没有发生的事情,将来也不会发生。然而,对于有经济能力以略高于目前利息偿还抵押贷款且有稳定就业的买家,以今日之房价买房并不比上一辈人在过去几十年买房所承担的风险高。
ANZ调整贷款规定,首次购房者迎来好消息
今天(7月1日),ANZ调整了公寓的贷款规定,未来可能会促使更多买家入市。
根据此前的规定,购买45平方米以下的公寓需交50%的定金,而现在,公寓面积的门槛降至38平方米,这一门槛之上的公寓,买家只需支付20%定金。
ANZ新西兰地区总经理Ben Kelleher说,ANZ做出这一调整,是希望在疯狂的市场中尽一份力,帮助首次购房者入市。
“公寓往往是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一个较为实惠的切入点。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寓对购房者来说也越来越受欢迎。”
然而,Kelleher也说,由于保值、建筑质量和租赁期限等方面的原因,公寓贷款的风险相比其他房产更大,因此,购买小于38平方米的公寓仍需承担更高的定金,也就是50%。
“然而,让尽可能多的新西兰人拥有住房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已经修改了规定,以更低的定金,让人们能够有更多的公寓选择,从而为更多人提供可负担得的住房。”
Realestate.co.nz6月数据显示,
潜在购房者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待售房屋数量同比下降30%以上!
该房地产网站的数据显示,
6月份市场上共有13,861套房产待售,比去年同月可供购买的20,772套减少了33.3%!环比五月份的14,883套再度下降1000套。
五月份时候有五个地区出现了14年以来创纪录低的房屋库存短缺,而到了6月这些地区的房屋库存继续下跌,所有地区的房屋库存跌幅同比下跌均超过30%。
全国房屋待售库存再次逼近今年年初创下的历史最低点。
在奥克兰新上市房源数继续下降,从5月的3420套下降到6月的3081套,下降339套。
虽然我们看到需求明显减少了,但新上市房源数量仍在持续下跌,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灾难继续肆虐着。
Realestate.co.nz发言人Vanessa Williams表示,
可供出售的房屋数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2008年4月底的市场高峰期,大约有60,000套房屋可供出售,而现在全国待售房屋还不到14,000套!
“这是一个经典的供需案例。虽然边境关闭,人们无法出行,但房产仍然是一个重点。需求很高,但
没有足够的房屋可供出售。
”
她说,
房屋库存挑战继续给市场带来压力,并导致平均要价持续上涨。
6月份全国平均要价为875,197纽币,比去年6月份的728,328纽币上涨20.2%。与此同时,19个地区中有15个地区要价创14年新高。
“我们看到投资者被鼓励将他们的资源重新集中到新建筑而不是现有房屋上,并为那些正在建造或购买新房的人降低利率。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迹象,
尽管可能不会立即看到效果。
”
如此前Infometrics首席预测师Gareth Kiernan所说的,由于明线测试被不断延长
鼓励随后购买房产的投资者持有更长时间,而不是对通常的市场信号做出积极的反应。
特别是工党政府把明线测试进一步翻倍延长至十年之后,其严重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出来。如果说5年很多人还觉得没有那么遥远,但十年可就是一个时代,一个孩子可以长大成人,家庭环境也可能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过境迁了。因此把明线测试延长至10年,那绝对会影响到很多爸爸妈妈的散户投资者的。
由于市场的交易行为被彻底改变,在新房屋供给无法一下子跟上的情况下,市场上房屋供需平衡被彻底打乱。
工党政府在一拍脑子未经自己政府内部研究部门验证,就实行的政策完全无视了基本的经济学供需关系定律,政府没有把主要资源和重点投入到快速实际解决供应问题上,却一味试图扰乱需求端的正常运转秩序,结果却是想用一个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却围绕这个问题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目前全球供应中断仍然相当严重,建筑材料不断上涨,建筑业劳动力也面临大量短缺的情况下,建房成本遭受了很大的上涨压力。不说这么多建筑许可最后能造出来多少,就看所有建筑成本都在上涨的情况下,新房的最终售价也肯定会水涨船高推动房价上涨!
新西兰政府真的可以控制得住房价继续上涨么?你怎么看?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053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