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铝型材

文章目录:

1、创新路上“铝”生辉 “塞上明珠”焕生机2、周炜走进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参与中国作协文学主题实践活动3、榆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度” 拉动城市跨越发展大引擎

创新路上“铝”生辉 “塞上明珠”焕生机

张英杰

传统产业如何焕发新生?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角色,陕西省榆林市在探索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华丽转身,让曾经的“灰姑娘”蝶变成了“俏佳人”。

近年来,榆林以建立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破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由“一煤独大”到“多业并进”,探索出了一条“煤电铝+”一体化的产业链路,为高碳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榆林样本”。

集群发展 循环经济实现能源就地转化

提到工业,你会想到什么?灰尘漫天、浓烟弥漫、噪声不断?

6月21日,走进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座郁郁葱葱、天蓝水碧的工业新城屹立于陕北高原,成为三秦大地上铝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该产业园铝业分公司电解车间,一排排电解槽内铝液随着电化学反应在持续产出,这些滚烫的铝液,几个小时后,将会被送往该产业园下游进行铸造,变成银光闪闪的铝锭。

作为榆林铝产业赋能聚变、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深耕,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建成了年产1000万吨煤矿、60万吨铝镁合金、35万吨预焙阳极和5×330MW配套电力设施、每年780万吨运输能力的铁路专用线等辅助工程,形成了煤、电、铝及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服务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性能新材料领域提供坚实保障。

榆林新材料集团铸造车间副主任罗永峰介绍,公司围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三个转化”战略,以电解铝生产为支撑,通过铝产业上游带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下游采取铝液直供熔铸、铝基新材料精深加工等方式,将煤、气等基础能源就地转化为高价值载能的工业产品,延长产业链条,让资源集约化向产业集群化转变,助力榆林打造工业强引擎,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在这里,一块煤可以变为一度电、一块铝……后续将变成铝合金、铝制品等,实现从“地下”到“地上”、从“黑”到“白”、从“白”到“彩”的产业三级跳。

昔日的榆林,大都是“四季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漠戈壁。如今,这片广袤土壤正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培塑产业发展新优势,将煤炭资源价值“吃干榨尽”,产品附加值呈几何级数增长。

向新而行 多元创新激活发展引擎

敢想,还要敢干!靠什么披荆斩棘、爬坡过坎?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近年来,榆林以“智”提“质”,攀“高”逐“新”,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启助推陕西培育千亿级铝镁轻质材料产业创新集群新“铝”程,增强产业转型“向新力”。

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全面响应创新号召,投身科技创新转型大浪潮,依托运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瞄准高性能铝基新材料领域技术突破,与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在铝、镁轻合金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构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

“我们自主研发出的‘高品质铸造铝铜合金制备及工程化研究’和‘高品质铝合金铸锭制备与工程化应用’等6个科研项目,在合金的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技术性能方面取得了极大改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榆林新材料集团中试基地负责人刘肖成说。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今年以来,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由粗加工向高端化布局,煤矿采掘过程煤岩智能识别技术研发与应用等22个项目在研,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项,软著登记1项,申请专利20项。

通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榆林打破智力创造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壁垒,实现产业实力与研发能力的“双向奔赴”,一批“老树发新芽”正蓄势而发,迸发出新质生产力的生机和活力。

这是近年来榆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通过加强铝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摆脱资源依赖型的传统发展路径,在“二次创业”中挖掘新机遇、倍增质效量。

高端布局 高质量项目筑牢发展压舱石

眼下,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年产43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即将进入完工试产阶段,铜川铝基新材料项目已经启动建设,高强高耐蚀铝合金研制中试建设项目进入调试阶段……一个个高质量项目在三秦大地奏响嘹亮“奋进曲”。

榆林以陕西省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求突破之举、谋增长之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日前,在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中试基地,该公司第一批高品质冶炼用毫米级球形铝颗粒、铝合金棒和铝合金扁锭成功试制,标志着该公司已初步具备铝合金定制化生产条件。

“我们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向高端发展、向终端延伸、向尖端迈进,为榆林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平表示。

这既是企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实际行动,也是榆林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实践成果。

新旧动能转换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增添发展新动力、构筑发展新优势、挺立发展新格局,以一域之光为榆林高质量发展全局添彩。

从过去单一的“挖煤卖煤”到如今“吃干榨尽”链条完备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再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加快培育,“老牌能源市”变身“新兴产业城”,奏响新时代“沙漠之歌”。

在一次次创新里,在一个个项目中,榆林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实现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集聚式发展。

煤与铝,黑与白,传统资源型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在陕西正写下生动注脚。站在新的起点上,榆林正乘势而上,开启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塞上驼城正焕发勃勃生机。

周炜走进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参与中国作协文学主题实践活动

中国作协会员、陕西作家、陕西有色榆林煤业职工周炜于2021年5月8日至5月10日,深入陕西榆林新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

”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用文学的样式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工业建设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反映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弘扬中国工人阶级的劳模精神、奉献精神和时代精神,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此次活动,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各团体会员单位开展“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陕西作协选派两位作家奔赴企业,陕西有色职工周炜肩负使命,深入采访。

在煤业公司几千米的井下,周炜亲临综采工作面同矿工交流感受现代化矿井的作业规程;在发电分公司详尽了解发电流程以及国产设备运转情况;冒着高温在铝业分公司电解槽车间,仔细观看了铝锭生产过程,并对多位劳动模范和普通职工进行采访。

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通过十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占地面积5000余亩,拥有5000余名职工,旗下包含60万吨铝镁合金、800万吨煤矿、年产35万吨预焙阳极和5×330MW配套电力设施的循环经济大型集团化企业,超大的投资和建设规模,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凭借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完整的“煤—电—铝镁合金”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通过三天的采访和了解,真切地体会到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煤电铝循环经济产业对地方经济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和价值。此次采访采风,真正感受工业兴国的巨大价值和默默奉献在岗位的每一位劳动者的无限光荣。

周炜在煤业公司副斜井口准备入井。

在30110综采工作面采访综采队副队长付鹏

在二盘区工作面国产液压支架下拍照,感受中国工业发展成果

在发电分公司详细了解发电流程

在1#国产汽轮发电机组跟前,深刻感受日益强大祖国的进步。

在铝业分公司高温电解槽车间,详细了解铝镁合金的生产过程。

在压铸成型散发着热度的铝锭面前。

作者:苗引林

榆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度” 拉动城市跨越发展大引擎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01年,最让榆林人记忆深刻的事情之一莫过于“火车开进了榆林城”,当年4月,翘首期盼的火车终于开进了榆林城,榆林从此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足以对比的是,2017年全年,榆林火车站已完成旅客发送2333040人次。截止2017年10月,全市干支线铁路营业里程995公里,其中干线铁路6条,总里程894公里。

从1998年至今,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整整20年了。昔日贫瘠落后的榆林,伴着能源化工基地大发展的脚步,日新月异,华丽蜕变,成长为陕西经济增长重要一极和中国能源大市,正在向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目标”迈进。在此过程中,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凭借着“榆林速度”完成了自我蜕变,更成为助力整个城市高品质发展的强大引擎。

构建公路交通坦途:铺就榆林发展快车道

要想富,先修路。20年来,榆林人攻坚克难,从零起步,坚持公路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进行,先后建成榆靖、陕蒙、吴定、榆神府、榆绥、榆佳等多条高速公路。

1999年12月,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路线主要沿长城布设,大部分路段穿越毛乌素沙漠,2003年8月正式建成通车。榆靖高速公路是建设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及生态农业示范区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是榆林连接省会西安及南下西进的重要通道。这条高速公路大部分路段穿越毛乌素沙漠,也是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为了将其建设成沙漠中的绿色通道,建设者们刚开工时就将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山川秀美工程结合起来。如今驱车行驶在这条路上,公路绵延不绝地向前方伸展,两侧人工栽植的宽幅防风固沙林生机勃勃,沙柳、柠条等灌木演绎出撩人的绿色,不经提醒,你很难意识到自己正在穿越大漠深处。

除了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大路通到家门口,世世代代期盼的梦想成真了。”清涧县解家沟镇呼家山村村民白生保说,以前坐车去县城都要步走三四里路才能到大路上等车,夏天晒冬天冻,出行非常不方便。2017年10月,一条水泥路从县乡道路连通到了村里,村民们告别了需要步行几里到路口乘车的窘境。

多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把公路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多措并举,综合发展,积极作为,公路建设全面开花。如今,榆林市境内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让榆林和全省、全国一样,走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总里程超过1300公里的干线公路,为全市各县市区的均衡发展输送着“养料”;全市村村通公路,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国华锦界煤电一体化项目

驶上高速轨道:拉动榆林跨越发展新引擎

随着榆林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榆林铁路建设也快速发展。横穿东西的铁路贯通,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京包铁路相连,南与延安铁路相连,东西线(太中银铁路)向东到山西省的太原,向西到银川与京藏铁路相通,货运列车的开通加快了榆林与外界的物流步伐。经济因铁路而快速发展,榆林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客运列车开通,在方便了榆林人民出行的同时也缓解了交通压力。

近年来,榆林火车站飞速发展,不仅增开了多趟列车,列车运行速度也不断提高,坐火车出行经济方便,已成为不少市民的首选。市民张煜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外出打工,以前从榆林坐火车很多地方都不能直达,中途转车比较麻烦。近几年,榆林坐火车向北可达乌海、包头、呼和浩特、北京、海拉尔,西南可达重庆、成都、昆明,向东可达上海、杭州、苏州、福州等地,再也不用为转车发愁。

神朔铁路万吨运煤列车

2017年全年,榆林火车站已完成旅客发送2333040人次。截止2017年10月,全市干支线铁路营业里程995公里,其中干线铁路6条,总里程894公里;支线铁路3条,总里程101公里。在建及规划铁路5条,总里程360公里。2016年完成铁路货运量21291.4万吨,货运周转量409.44亿吨公里,客运量508.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48亿人公里。

陕西第二大航空港:为榆林插上腾飞的翅膀

航空业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宣传的有效途径。航空运输是榆林较早的运输方式,但是过去一直发展缓慢。榆林西沙机场飞机老旧、航线单一,开始只有一周飞往西安的一次航班。然而,截至2017年,榆阳机场已有12家航空公司运营19条国内航线,26个通航点。2017年榆阳机场旅客吞吐量超170万人次,成为让世界了解榆林、让榆林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窗口,插上了城市发展腾飞的翅膀。

随着能化基地建设的发展,原有的西沙机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2005年12月开工建设的榆林新机场命名为“榆林榆阳机场”,位于榆林市区西北方向,拥有5个登机口、3个廊桥,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35万人次,年货邮运量为900吨。2008年4月10日,历经两年多时间建设的榆林榆阳机场正式启用,并迎来了第一次航班。

2010年,“西榆快线”正式开通,成为西北第一、全国第四高密度的省地间航空快线。2012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成为陕甘宁青四省区首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的支线机场。2014年,榆阳机场先后成功引进国航、华夏两家航空公司,促成东航在榆投放第二架过夜运力,实现了国内四大航空公司在榆同时运营,成为西北首个拥有两架过夜运力的支线机场。同时,榆阳机场的航班运力结构、航线网络布局和运营质量也在逐年提升。榆林榆阳机场,已是陕西省第二大航空港。

“高峡出平湖”:水利工程向干旱说不

干旱缺水是困扰榆林发展尤其是能化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榆林地表水供水工程设施主要有蓄水工程、饮水工程、提水工程等。截至2015年底,榆林市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9座,其中大型水库一座,为王圪堵水库。

王圪堵水库的建成让“高峡出平湖”在榆林变成了现实,它并不是简单的一座水库,而是一座以工业供水为主,兼顾防洪、拦沙、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是榆林市乃至陕北水利建设史上等别最高、规模最大、调蓄能力最强、综合效益最好的一个水利工程,水库除了向榆横工业区提供工业用水外,还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

此外,榆林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亮点纷呈。推行了玻璃钢高位水池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的运用,有效地缩短了蓄水池施工工期,减少了农民后期维护负担;推行了反渗透技术在户用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运用,部分县市区在反渗透技术试点成功后,在水质存在问题的精准扶贫户中推广了户用净水设备,避免了饮用超标水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减少贫困户医药费用支出;推动了新能源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的运用,推广安装风光互补发电取水设备,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

榆煤集团青云煤电供暖一体化项目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幸福生活就在身边

“电网改造后,我加工饲料再也不用发愁了!”米脂县桃镇小寺则村贫困户刘宝林说。他之前养了一头牛,买回了电铡刀,由于电网陈旧,铡刀带不起来,只能人工处理饲料。种了3亩菜园子也因电力不足抽不上水,只能靠人力浇地,收成一般。自从电网升级改造后,各种农用机械都能放心使用,刘宝林说:“经济发展离不开电,现在电改好了,我们就能铆足劲头奔小康了。”

近年来,榆林市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优先发展城市热电联产,鼓励发展煤矸石等低热值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积极推动企业采用循环流化床、高效节水等先进适用技术和空冷脱硫脱硝除尘等节能减排工艺,新建常规电厂单机容量均在30万千瓦以上,电源建设结构调整和先进技术应用力度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2245万千瓦,其中火电(含热电等)1573万千瓦、风电278万千瓦、光伏发电392万千瓦、水电1.825万千瓦。

2017年8月14日,首个“榆电外送”特高压工程、世界上迄今为止输电距离最长的特高压交流工程——榆(林)横(山)至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陕西电网进入特高压新时代。据测算,该工程每年可向中东部地区送出近400亿千瓦时电力,实现煤转化超过1100万吨,相当于载重40吨的卡车拉28万趟。

榆阳区麻黄梁风电基地

2017年,榆林全市全社会用电量281.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8%,增速较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229.96亿千瓦时,增长15.3%,较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这些电,变成了硅铁、电石、铝镁合金等各类化工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或是漂洋出海。同时,一系列有益于电力改革的诸多举措在榆林不断推进,为企业带去实惠,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通过不断优化农村电网结构,有效解决农村电网的低电压、线路卡脖子、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榆林市发改委会同市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编制了《榆林市“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榆林市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力争取中央投资支持,启动了全市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该工程涉及5县、109个贫困自然村,配套通电工程93项,投资3088.67万元,让农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20年来,榆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生活的便利程度不断上升,幸福感也随之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让榆林的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一个更好的榆林正在大踏步走来……(刘予涵)

别墅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断桥铝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011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榆林人记住12345这个号 全年无休为你服务
下一篇: 榆林首场沙尘天气来袭 市区黄沙弥漫满口沙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