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铝合金门窗售后服务电话

文章目录:

1、创新路上“铝”生辉 “塞上明珠”焕生机2、“高端理念”引领陕西榆阳能化工业转型升级3、监管持续发力 大宗商品市场格局生变

创新路上“铝”生辉 “塞上明珠”焕生机

张英杰

传统产业如何焕发新生?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角色,陕西省榆林市在探索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华丽转身,让曾经的“灰姑娘”蝶变成了“俏佳人”。

近年来,榆林以建立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破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由“一煤独大”到“多业并进”,探索出了一条“煤电铝+”一体化的产业链路,为高碳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榆林样本”。

集群发展 循环经济实现能源就地转化

提到工业,你会想到什么?灰尘漫天、浓烟弥漫、噪声不断?

6月21日,走进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座郁郁葱葱、天蓝水碧的工业新城屹立于陕北高原,成为三秦大地上铝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该产业园铝业分公司电解车间,一排排电解槽内铝液随着电化学反应在持续产出,这些滚烫的铝液,几个小时后,将会被送往该产业园下游进行铸造,变成银光闪闪的铝锭。

作为榆林铝产业赋能聚变、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深耕,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建成了年产1000万吨煤矿、60万吨铝镁合金、35万吨预焙阳极和5×330MW配套电力设施、每年780万吨运输能力的铁路专用线等辅助工程,形成了煤、电、铝及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服务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性能新材料领域提供坚实保障。

榆林新材料集团铸造车间副主任罗永峰介绍,公司围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三个转化”战略,以电解铝生产为支撑,通过铝产业上游带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下游采取铝液直供熔铸、铝基新材料精深加工等方式,将煤、气等基础能源就地转化为高价值载能的工业产品,延长产业链条,让资源集约化向产业集群化转变,助力榆林打造工业强引擎,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在这里,一块煤可以变为一度电、一块铝……后续将变成铝合金、铝制品等,实现从“地下”到“地上”、从“黑”到“白”、从“白”到“彩”的产业三级跳。

昔日的榆林,大都是“四季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漠戈壁。如今,这片广袤土壤正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培塑产业发展新优势,将煤炭资源价值“吃干榨尽”,产品附加值呈几何级数增长。

向新而行 多元创新激活发展引擎

敢想,还要敢干!靠什么披荆斩棘、爬坡过坎?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近年来,榆林以“智”提“质”,攀“高”逐“新”,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启助推陕西培育千亿级铝镁轻质材料产业创新集群新“铝”程,增强产业转型“向新力”。

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全面响应创新号召,投身科技创新转型大浪潮,依托运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瞄准高性能铝基新材料领域技术突破,与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在铝、镁轻合金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构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

“我们自主研发出的‘高品质铸造铝铜合金制备及工程化研究’和‘高品质铝合金铸锭制备与工程化应用’等6个科研项目,在合金的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技术性能方面取得了极大改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榆林新材料集团中试基地负责人刘肖成说。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今年以来,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由粗加工向高端化布局,煤矿采掘过程煤岩智能识别技术研发与应用等22个项目在研,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项,软著登记1项,申请专利20项。

通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榆林打破智力创造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壁垒,实现产业实力与研发能力的“双向奔赴”,一批“老树发新芽”正蓄势而发,迸发出新质生产力的生机和活力。

这是近年来榆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通过加强铝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摆脱资源依赖型的传统发展路径,在“二次创业”中挖掘新机遇、倍增质效量。

高端布局 高质量项目筑牢发展压舱石

眼下,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年产43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即将进入完工试产阶段,铜川铝基新材料项目已经启动建设,高强高耐蚀铝合金研制中试建设项目进入调试阶段……一个个高质量项目在三秦大地奏响嘹亮“奋进曲”。

榆林以陕西省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求突破之举、谋增长之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日前,在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中试基地,该公司第一批高品质冶炼用毫米级球形铝颗粒、铝合金棒和铝合金扁锭成功试制,标志着该公司已初步具备铝合金定制化生产条件。

“我们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向高端发展、向终端延伸、向尖端迈进,为榆林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平表示。

这既是企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实际行动,也是榆林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实践成果。

新旧动能转换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增添发展新动力、构筑发展新优势、挺立发展新格局,以一域之光为榆林高质量发展全局添彩。

从过去单一的“挖煤卖煤”到如今“吃干榨尽”链条完备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再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加快培育,“老牌能源市”变身“新兴产业城”,奏响新时代“沙漠之歌”。

在一次次创新里,在一个个项目中,榆林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实现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集聚式发展。

煤与铝,黑与白,传统资源型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在陕西正写下生动注脚。站在新的起点上,榆林正乘势而上,开启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塞上驼城正焕发勃勃生机。

“高端理念”引领陕西榆阳能化工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走进陕西榆阳大地,放眼望去,“一带三园两片区”高端能化基地景象映入眼帘。从榆神矿区涉及榆阳大河塔、麻黄梁、金鸡滩、牛家梁等乡镇到榆横矿区涉及榆阳小纪汗、芹河、巴拉素等乡镇之间形成的工业产业带,重点发展煤炭采掘和以煤为基的高端能化产业;麻黄梁工业园、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西红墩能化产业园3个园区,重点发展高端能化工业、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小壕兔和鱼河为中心的两片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和原盐采掘及盐化工产业。科学合理的能化工业布局,为榆阳描绘出光明的发展蓝图。

“近几年来,榆阳区坚持科学发展、调整结构,始终把发展牢牢抓在手上,顶住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扭住关键抓调度、稳增长,顺应市场调结构、促转型,推动经济实现了高基数的逆势增长,迈出了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新步伐。”榆林市政协副主席、中共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

榆阳区作为高端能化基地、国家清洁煤生产基地,坚持“三个转化”“三个围绕”,重点发展了煤化电热一体化、煤液化、煤制油、煤制气、铝镁合金深加工、煤盐耦合等产业,构建“以煤为基、多点支持、耦合发展、绿色低碳”的高端能化工业大格局。

众多能化企业积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加强科技创新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端产品,催生高端产业,促进能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年上半年,榆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亿元,稳居全市第二,增长9.6%,高于榆林市(8.6%)、陕西省(8.6%)和全国(6.8%)平均水平,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亿元,增长35%,较上年同期提高20.7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销两旺,煤炭产量达到4063万吨,增长3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17.5亿元,增长21.5%,增加值完成173亿元,增长10.8%,位居榆林市第一。

以煤为基:构建现代高端能化产业体系

“十二五”以来,榆阳区紧紧围绕资源开发和深度转化,推动能化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先后引进华电、兖矿、陕煤、有色等一批中省大企业、大集团,累计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20个,总投资1000多亿元。先后建成小纪汗等3个千万吨级和麻黄梁等5个百万吨级现代化矿井,煤炭产能达到8000万吨;建成了未来能化100万吨煤制油、有色60万吨铝镁合金、中盐120万吨真空制盐等一大批骨干项目;建成了780兆瓦光伏发电和100兆瓦风电的装机规模。建成了煤基多联产、三氯乙烯、碳酸二甲酯、化肥、电石等一批循环经济产业,现已形成了以煤炭、煤化工为支柱,以装备制造为主体的门类众多、有数百种产品的现代能化工业经济体系。煤炭产值占比由“十二五”时期的5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32%,工业结构由“一煤独大”到“多元发展”,同时风电、光伏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工业结构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50多户增加到123户,年均增加10户以上。“榆阳煤炭”“健康食用盐”“未来清洁油”“有色高品质铝”等榆阳好产品享誉国内外。煤炭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天然气开采三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3%以上。

创新发展:一批现代高端能化企业引领同行业

国内首个百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未来能源100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两年多,在这里,4.5吨价值1993元的原煤经过完整的工艺流程,可以产出一吨价值5590元的油品,效益达到3660元。目前,未来能源一期后续400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推进,项目由200万吨低温费托合成装置和200万吨高温费托合成装置构成,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18亿元,上缴税收130亿元,利润89亿元。园区将成为柴油、石脑油、汽油、液化石油气、溶剂油、特种蜡、聚丙烯、混合醇、丙酮和甲乙酮、醋酸的“煤、油、电、化”一体化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

陕西未来煤制低温费托合成技术世界领先,煤炭分质清洁转化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像这样的高端能化企业,在榆阳遍地开花,全国首创的120万吨粉煤热解项目取得成功、50万吨国富炉煤化工技术示范项目成功点火运行,中盐榆林真空制盐生产线达到国内一流、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新能源园区规划拟建设项目13个,项目规模2000兆瓦,首期规模1200兆瓦。项目总投资219亿元,首期投资123亿元。已引进13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0亿度,年产值可达10亿多元,利税4亿多元,年节约标煤近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万多吨。”在小壕兔新能源产业园内,小壕兔乡乡长刘生鑫介绍。位于榆阳最北端的小壕兔新能源产业园,距榆林城区45公里,园区控制面积17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规划拟建设风力发电900兆瓦、生物质发电5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400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500兆瓦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项目。

高端引领:加快能化工业转型升级

未来,榆阳将加强产能建设,做大煤炭产业;加快资源转化,做强能化工业;坚持多点突破,做优新型工业;用“高端理念”引领榆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产能建设,做大煤炭产业。榆阳区按照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精细化、生态化的发展要求,着力建设高效绿色安全的亿吨产煤大区,计划建成曹家滩、大海则、巴拉素3个千万吨级矿井,力争开工建设1500万吨乌苏海则、1000万吨可可盖等11个现代化大型煤矿;新建袁大滩、大梁湾等8个百万吨级煤矿项目,逐步形成“千万吨级矿井为骨干、百万吨矿井为补充、现代开采技术为支撑”的煤炭生产大格局。大力发展型煤、洗煤、兰炭等清洁型能源产品,到2020年,原煤产值达到456亿元,煤炭机械化开采率达到85%、产销率保持在96%以上。启动建设华辰4亿立方米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着力打造全国健康食用盐生产基地,推动原盐向纯碱、聚氯乙烯及衍生物转化,延长盐化工产业链。开工建设有色二期4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将铝镁合金产能提升到100万吨。

加快资源转化,做强能化工业。把量水而行、清洁高效转化、示范先行、科学合理布局和自主创新作为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重要方向和原则,在煤炭资源分级分质清洁利用上下功夫,将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提高到40%以上。打造陕北能化基地大型火电集群,加快推进小壕兔、袁大滩等4个百万千瓦级火电项目建设,形成1.2万兆瓦以上现代化空冷电源规模,年发电量突破150亿千瓦时。深化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建成投产陕北乾元30万吨煤焦油加氢,启动未来能化一期后续400万吨煤液化、北京中枢军民融合新材料产业园、中石油天然气轻烃回收、兖州煤业二期60万吨煤制甲醇、榆能30万吨乙二醇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建设国家级的煤炭分质清洁转化试验基地,抢占煤化工技术研发推广的制高点。

坚持多点突破,做优新型工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在煤炭采空区和东南部山区新建30个光伏发电项目和10个风力发电项目,率先建成华电、大唐国际等新能源骨干示范项目,榆阳区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00兆瓦。发展新材料产业,围绕铝镁合金项目,延伸铝下游加工产业链,启动建设15万吨铝线杆、15万吨高精度铝板箔、10万吨铝合金建筑型材、500万平方米防火铝塑板、10万吨聚碳酸酯等项目;引进建设石墨烯、晶体等新材料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

到2020年,榆阳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框架将基本形成,工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端能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现代特色轻纺工业基础牢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一个产业链条完整、分工合理、布局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张利平 李强)

监管持续发力 大宗商品市场格局生变

监管持续发力 大宗商品市场格局生变

终端成本传导分化,有关部门积极部署做好保供稳价

“钢价经过近两周的大跌,部分品种较前期高点已经累计下跌1000元以上,回落至‘五一’前的水平。”兰格钢铁分析师李皓一直密切关注市场动向。

5月以来,随着中央层面多次喊话,以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继约谈、发声,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调。《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大涨大跌”之下,终端成本传导分化,一些下游企业停产观望意愿强烈。有业内人士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未来将向供需基本面倾斜,整体有望趋于稳定。

5月29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国际金融论坛2021春季会议上表示,证监会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证券市场的投资制度,配合推动期货法出台,完善大宗商品期货监管和风控制度,为稳价保供积极贡献力量。

这是近一个月来监管部门的又一次表态。监管层面密切关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强调要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做好保供稳价。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明确将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加强大宗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中煤协、中钢协等协会也纷纷发声,提出保供应、增产量、稳运行、控价格等倡议,并表示将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等行为。

多方发力之下,5月以来大宗市场开始“退烧”。兰格钢铁报告显示,政策压力下,市场价格加速下跌,低点出现在5月27日,螺纹、热卷、铁矿石、焦煤和焦炭期货分别跌至4626元、4951元、985元、1638元和2272元。前期暴涨泡沫快速挤压,最低价已经回到3月末水平。

榆林能源化工交易中心数据显示,5月26日该市末煤最高价格为731元/吨,煤炭综合平均价格为703元/吨,相比5月13日分别下降了319元/吨、167元/吨。

不过,当前大宗商品价格较去年仍有较大涨幅。以钢铁为例,我的钢铁网数据显示,5月28日国内钢材指数(MySpic)综合指数为194.26,与5月12日最高点的234.8相比,下降17.3%,但较去年同期增长43.66%。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吕桂新近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表示,近期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叠加影响,但同时存在过度投机炒作、囤积居奇等行为。

渤海期货发布的研报也表示,本轮大宗商品涨价的逻辑是周期轮动叠加供需失衡,美元贬值所带来的“尺子效应”放大了通胀预期。

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不少国家钢铁需求愈加旺盛,美国、德国、韩国、越南4个国家甚至出现了“钢铁荒”。中国钢材市场随之波动较大,截至5月中旬,国内八大钢材品种的吨钢均价突破6600元,同比上涨75%。动力煤价格也从3月开始新一轮飙升,5月份甚至突破千元关口。

“钢材价格上涨过快是非理性的,短期行为明显。”吕桂新表示,从长远看,钢材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基本面不支持,政策不允许。

4月数据显示,经济恢复边际转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开始向工业消费品传导,同时给下游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

“今年以来行业价格波动太大,日子比较难过。”自称处于中游“夹缝”的某重型机械企业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以来金属原材料持续涨价,仅铜一项企业成本就增加了30%以上,很多今年的订单都暂停投产。虽然5月中旬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但是因为前期库存还未消化完,只能和下游来谈判各自分担一些损失。目前还在密切观察下一步市场走势,以此决定项目的推进。

李皓也表示,一些计划内的项目,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被迫延后开工。同时,很多钢铁下游加工企业,因为原料价格疯涨,成本难传导至终端,造成企业亏损,延期交货、毁约等现象逐渐增多。

也有部分涨价明显传导至终端。“家电行业原材料涨价已经传导至终端零售。”奥维云王总裁助理兼研究创新部总经理赵梅梅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电行业成本提升不仅来自铜、钢、铝、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提升,纸箱包装成本、海运、集装箱等物流成本也在提升。去年年底开始,白电提货和零售价格就有了提升的趋势。

北京某装修公司人士也介绍说,从今年2月份开始,水泥、砂石、混凝土、钢材、铜材、电线电缆等建筑材料都有明显的涨幅,他所在的企业从4月份开始整体上调了装修报价。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5月的最后三天,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反弹。5月29日,螺纹钢期货主力再次回到5000点以上,连同过去两天,连拉了三条阳线,铁矿石也同样在三连涨之后,重回1000点以上。

有业内人士预计,后期市场有望更多地由政策市向供需基本面倾斜,整体趋于稳定。以钢铁为例,目前需求进入淡季,钢厂生产积极性下降,铁矿石供需逐步向宽松转变。同时,国际钢材市场上行势头亦有放缓迹象。

虽然过去一周焦炭主产区大面积开启第九轮提涨(100-120元/吨),不过,随着新增产能逐渐释放,下游市场转向,对焦炭的看空情绪逐步加重。中宇资讯分析师陈翠玉表示,随着钢材市场逐渐转弱,钢厂利润大幅走跌,钢厂整体采购节奏开始放缓;同时,近期期货盘面接连下滑,贸易商目前多积极清货,采购意向极低。在此背景下,近期焦炭市场供应开始宽松,西北地区个别焦企内库存出现累积的现象,降价是必然趋势。(记者 梁倩 王璐)

来源:经济参考报

高档隔音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高端隔热门窗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011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榆林铝合金门窗加工设备店
下一篇: 榆树市塑钢窗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