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老人日记里写的都是邻居

金山区山阳镇有个叫赵琪的81岁老人,曾经是一家工厂的技术骨干人员。这位退了休的7级钳工一直在给左邻右舍修补。别看是修伞、换盆底、做木门这样的零碎活,他干起来可一丝不苟。他无论帮邻居们干什么,从不收人家一分钱。他总是说,退休金够用。

他把给街坊邻居修修补补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录在本子上,已经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一大本。邻居们说,这就是他的“雷锋日记”。

换伞柄也要画图从不将就

3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赵师傅家里的时候,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收拾一只烂了底的铝合金盆子。

盆子是村子里另一位老人的。“她不是买不起一只新盆子,而是舍不得扔掉,就让我帮她换个盆底。”赵师傅指着工作台上的机械工具,以及工作间里收集的各种边角料,乐呵呵地说,一切都是现成的,没什么成本。

记者看到,那个金属盆子已经被剪掉了底,切口被打磨得光滑平整。在一张包装盒硬纸板的背面,赵师傅用圆规画了一个大圆,认认真真地标明了直径、折边的尺寸数据。

用来做新盆底的材料,是他从工地上捡来的铝合金薄板。赵师傅拿纸板比了比,不大不小,正好。

在记者到来之前,赵师傅刚刚做好了一把锯。他拿着那把看上去崭新的锯子,得意地告诉记者,有个邻居家用工地上捡来的木材烧水,要用这个锯子锯木头。后来锯齿磨平了,手柄也坏了。

他们问我会不会修?我说这个怎么不会?他们都觉得我是万能的。”

赵师傅用老式的钢锉,把锯齿一个个锉锋利。他说每个锯齿大约要锉50个来回,两尺长的锯条,他锉了两天。然后,他又用木条做把手,把锯条安装上去。这还没完,他又用砂纸把木柄打磨得光光滑滑。做成的锯子跟桌子上手绘的图纸一致。

在他的本子里,有他画的各种形状的伞柄的图纸,还有各种尺寸的锅盖的图纸。记者问:“这些简单的物品,不画图纸,也一样能做吧?”赵师傅说,可不是,但是他在动手前,习惯画一个图纸,然后根据图纸去做东西。他说,这是一辈子养成的习惯。

记者:您是7级钳工,怎么连木工活都做得这么精致?

赵师傅的爱人嵇阿姨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位于安徽宁国县某深山小三线工厂里工作。赵师傅因为钳工技术好,做事又特别认真,就成了钳工班的负责人。

那时候他们一两百户人家,住在深山沟里,东西坏了,换新的要从上海买,不方便,所以就得自己修。他们钳工班的人,干完工厂里的活,下班后还得给厂里家属们维修各种生活用具。赵师傅这一身本领,都是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

赵师傅笑着说,他们绝对是钳工里的正规军,画图纸是他们的日常。所以,现在为街坊邻居服务,也是这样一丝不苟。他加工的东西,都是“独一份”。

家门口巷子到处都是他的印记

在山沟里磨练了那么多年,赵师傅的钳工技术当然不在话下,木工、瓦工、电工以及管道工,没有他不会的。他给自家的木门设计的门把手,隐藏了好多个机关。他在自家院门上巧用两个铰链,不熟悉的人是关不上的。他还没进院子,看看门就知道家里来了客人。

走进赵师傅家那条巷子,到处都有赵师傅的印记。他的邻居们见记者来访,会主动给记者介绍,这扇门是赵师傅修的,墙角的水管是赵师傅修的,室外水龙头的自动锁也是赵师傅设计的……

进赵师傅家的院子和家门,分别有一块踮脚板。因为来他家参加活动的老人比较多,他把这块两块斜板的防滑条做成了艺术品:红色的橡皮带,用黄铜色的大图钉密密地钉着。橡皮条的宽窄、图钉的间距,都有规定尺寸,点线相连,形成了规则的几何图形。

赵师傅的工作台上有一个简陋的记录本,本子里除了草图,就是服务流水账。邻居们说,赵师傅是他们山阳镇的“活雷锋”,这个记录本就是他的“雷锋日记”。

在记录本里,记录的大多是这样的话:1月25日,叶亚芳家,查照明电路,换白塑插座一只;1月26日,杨妹家装不锈钢锅铲柄一只;1月27日,李卫家修雨伞一把;2月4日下午,高伯兴家,血压仪维修;2月6日,周三宝家通抽水马桶……

嵇阿姨说,以前他们住在松江,赵师傅也是这样服务当地的街坊。现在他们每次去松江,还给老街坊邻居们搞维修。赵师傅是个走到哪修到哪的人。以前他们不记录这些,后来因为居委会把赵师傅的工作间定为社区爱心工作室,就要求赵师傅事无巨细都记下来,他们要上报“工作量”。

邻居们说,赵师傅的“雷锋日记”上,记的都是别人家的生活。

工厂聘他当“技术顾问”被拒

赵师傅的手艺精湛,帮人家做事从来不收钱。他不仅仅帮左邻右舍,还帮过一家美国企业。那是一家橡胶厂,机器上新安装的50把刀片没法使用。跟生产商扯皮已经无法缓解企业停产的压力,而且还要面临下游客户索赔的窘境。

赵师傅的女儿当时正好在这家厂里上班。他让女儿跟公司负责人和门卫讲好,带一新一旧两把刀片给他看看。

拿到刀片后,赵师傅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他用了两天时间,在家里简陋的“机床”上,为刀片做了支架,把锋利的圆环状刀片套上去,用手工把问题解决了。他女儿把刀片拿回厂里,装上机器,刀片果然能用。接着,他又帮那厂家把其余49把刀片都修理好了。

工厂不停工了,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橡胶厂的美国老板啧啧称奇,拿了5000元钱酬谢赵师傅。赵师傅拒绝了。

刀片生产方想聘赵师傅当技术顾问,赵师傅也婉拒了。赵师傅说,他现在的时间要留给街坊邻居。

一位老街坊从外面回来,房子因为长期不住,需要修理不少东西。他找了个维修工,不料人家“狮子大开口”。在街坊的指点下,他找到了赵师傅。赵师傅去他家看了看,把需要维修的东西一样样登记,一样样收拾,从早忙到晚,整整干了8天。赵师傅一分钱都没有收人家的。

赵师傅这么热心服务别人,嵇阿姨有没有意见呢?嵇阿姨说,从山沟沟里开始,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有时候,她还陪着赵师傅去买材料。

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退休金,买东西也不知道问价钱。我以前在厂里当会计,买材料比他内行。”

记者:有些人的收入也许比你还要高,你为人家服务,收点服务费不是很正常的吗?

赵师傅:我又没花多少成本,不能收人家钱。有时候,一两个钉子就能解决的问题。一般人家里,不会备着这些东西。他们自己去买,少了店家不卖,买多了又浪费。这些东西我都备着,很快就给人家把问题解决了。左邻右舍,谁不求人帮忙?

赵师傅住的地方,是城乡结合处,有很多租住户。他们有困难,问赵师傅愿不愿帮忙?赵师傅说,不但愿意帮忙,还要优先帮忙。

比如说,台风期间,人家的电闸坏掉了,本地居民还可以去投亲靠友,外来租户无亲无故,怎么办,我当然要先修他们的。”

腾出自家房屋当老人睦邻点

目前,赵师傅跟嵇阿姨住在山阳镇,女儿退休了,儿子还在上班,他们都在松江。两位老人住着楼上楼下带院子的自建房。在他们家的厨房里,却搭了一座很大的柴火灶。赵师傅一边介绍他自己设计的三重门灶膛,一边说他的社区睦邻点。

2014年,居委会工作人员找到赵师傅,说镇上要在金世纪居民区建立睦邻点,目的是要让老年人走出小家、互帮互助,问他能否把家里的底楼借给睦邻点使用?居委会表示将支付相关费用。

赵师傅一听,说这是大好事。他二话没说,马上腾空了两间房屋,并表示这是服务大家的大好事,分文不取。

经过简单装修后,睦邻点开起来了。赵师傅的老伴嵇阿姨也成了一名“老伙伴”志愿者。7年多来,这里成了老人们欢聚的地方,每逢佳节,大家在一起包汤圆、过生日,十分开心。这里还曾被评为“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示范睦邻点”。赵师傅设计的柴火灶,就是为“老伙伴”们服务的,烧开水,蒸重阳糕,很好用。

去年年底,赵师傅开了一次刀,修养了好一阵子才康复起来。81岁的赵师傅有点沮丧地说,那场病对他影响很大,现在不敢爬高了,邻居们家里电路坏了,帮不上忙,他感觉很抱歉。

聊天时,赵师傅一直在切割盆底,手头的事从没停过……

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叶松丽

图片|张佳琪

来源: 新闻晨报

隔音门窗

高档系统门窗

隔热门窗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006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81万元仍抢不到一级网点代理权,顺丰旗下丰网速递被神化了吗?
下一篇: 81岁老人离世背后:妻子迷购保健品,投资被骗光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