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窗选购,是不是只要玻璃的K值足够低,整窗的性能就会非常好,市场上有很多商家以玻璃配置为卖点,那么整窗性能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好么?隔热条越宽隔热保温性能越好,是不是只看隔热条宽度就可以了,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今天聊的这个话题有点敏感,很大程度上会触碰到某些商家的利益,内容有点干,建议收藏起来多看几遍,门窗小白也能听的懂。
先来说一个结论,并不是玻璃的K值越低,对整窗性能输出就一定成正比,这个里面是要讲究适配原则的,就是窗框的K值跟玻璃的K值数值是不能差别太大的,一般合理的数值会在0.5-1.0之间,差别太大的情况下会从短板的位置加剧热量的一个流失,这个数据是咨询了门窗行业的相关技术大佬获取的,窗户讲究的是合适而不是夸大窗框或者玻璃的性能,抛开整窗只谈玻璃配置是不对的,那么什么样的配置算保温比较好的配置呢?是不是隔热条宽一些,玻璃配置高一些就可以呢?先说答案不是的。
我们再来看一组热工模拟数据,从数据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隔热条宽度的增加,U值在降低,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U值和我们常说的K值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都表示的是单位面积热量的传输,从数据里面我们可以发现34和39以及44的隔热条U值的变化并不大,只有0.05,正常情况下34的隔热条是足够用的,但是这个数值跟我们预想的是不一样的,当隔热条宽度在44的时候,窗框的U值却达到2.36,按照0.5-1.0的数据匹配,整窗的数值会在1.4以上,这就失去了做宽隔热条的意义了。
那么这个数值是不是达到极限不会变了呢?检测报告里面的K值有的很低是不是造假了呢?并不是的,这个图有个细节需要注意,就是所有的隔热条腔体是没有填充的,那填充后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第二组热工模拟数据,从数据里面我们可以发现24的隔热条的数值要比44的不填充的数值还要好,当44的隔热条腔体填充后数据下降到1.39,所以隔热条腔体的填充对性能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在系统窗选购过程中要注意这个细节,有很多系统窗样角结构有填充,实际做好的不一定有填充,到家后也是可以通过打孔验证的。
说完窗框我们来说一下这个玻璃,国标文件里面对玻璃的U值也是做了定义的,他指的是玻璃中央区域,不考虑边缘效应得出的数值,注意这个里面有个细节,就是不考虑边缘效应,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真空玻璃,性能如何好,很少有人关注玻璃的边缘热量传输的问题,还有就是市场上出现的TPSS玻璃,他其实解决的更多的是边缘热量传输的问题。关于这个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组数据。
这个是中空玻璃,玻璃充气,以及用暖边条的测试数据,从数据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当使用暖边条的时候窗子整体的温差是最小的,注意这里说的温差指的是玻璃中央的温度和边缘的温度,充氩气提高的更多的是玻璃中央的温度,但是他加剧了温差。
所以在系统窗选购过程中,如果你对K值要求比较高,可以选用铝包塑或者铝包木的结构,如果非得用断桥铝系统窗,那就需要注意隔热条宽度,隔热条腔体的填充,玻璃缝隙的处理以及玻璃的配置。如果你在断桥铝窗选购过程中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可以像其他付费咨询的粉丝一样,多看几家发我看下。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005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