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涓成河,汇流成歌。
张家港既有江南水乡杏花烟雨的韵味,
又具围垦成陆、水系纵横的气魄。
提及张家港的河流,
人们总能想到“七兄弟”干河。
供水通航、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七条干河如同七根琴弦,穿越广袤的田野和城镇,见证着张家港的发展历程,滔滔干河水奔流不息,横卧的一座座水利工程守护着港城安澜。
1872年开挖成河,北出长江,南下太湖,“七兄弟”中的二干河也称十一圩港,是我市历史最悠久的河流之一。这条干河流经杨舍、风凰、锦丰等地,是我市沿江地区排灌及南北交通的主干河道。目前,二干河上正在建设我市水利建设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泵闸枢纽——十一圩江边枢纽。
在改建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工人们正在为即将进行的二期套闸通水验收做准备。“2022年5月我市启动十一圩江边枢纽改建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节制闸的通水验收,整个工程将在2025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市张水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水利建设科工作人员顾钟凯介绍,十一圩江边枢纽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区域防洪能力,改善干河通航条件。
上世纪六十年代,全长27.2公里的二干河上,筑起了干河上的第一座水闸——十一圩港三孔闸。“1965年建的,老闸的位置离长江入江口大约1.6公里。”市水务局工会联合会主席徐光指着卫星影像图上老闸的位置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家港大力发展农业,建闸主要是为了引排灌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节制闸开始兼顾航运功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沿江一带兴起了沙钢等一批大企业,它们对于航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二干河上的配套水利设施,为船只通航保驾护航,不断助推着张家港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徐光还向记者展示了
1965年7月的“十一圩港节制闸竣工图纸”
用笔勾勒出的线条刚劲有力
毫厘之间展现着工程师们的严谨与执着
“当年老一辈的技术员都是一笔一划在办公室绘制蓝图,然后卷起来背在肩膀上,步行或者骑着自行车到长江边上的工地,协助工人施工。”徐光回忆说,在社会物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港城人民靠着勤劳和智慧,在江边矗立起了一座座水利工程。
唯有治水才能兴水。
在七干河
张家港同级别泵站中排水流量最大的泵站
——走马塘江边泵站
也已投入使用
由于七干河江边枢纽缺少排水泵站
导致区域外排能力不足
当遭遇长江高潮位时
涝水无法排出
为此我市启动走马塘江边泵站工程建设
“泵站总流量达到80立方米每秒,是为长江口岸量身定制的,泵站正式投运以后,将形成强大的防洪排涝体系。”市长江防洪工程管理处副处长邓彬彬介绍,走马塘江边泵站将助力港城东部片区防洪排涝能力,保障港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04年以来,我市在一干河、三干河、四干河和七干河上建设了4座排涝泵站,五干河上的水利工程也将在明后年启动。”市水务局规划与建设管理科科长戴贤波介绍,这些泵站的总流量为260立方米每秒,有效提升了张家港区域的强排能力。
大江大河间,重大引调水工程联网补网,广袤沃野里,民生水利工程施工正忙。七条干河纵横交错,港城水网也越织越密,各类水利工程守护着港城安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这片人居水江南,七条干河关乎百姓,关乎民生,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004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