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没事尽量不下楼。平常下楼只能边走边歇,一趟下来要20分钟左右。”今年86岁的万冬兰是江西南昌火神庙社区的居民。没有与子女同住的万冬兰家在8楼,说起去年9月身体不适时艰难下楼的经历,她表示“实在不愿回忆”。
半月谈记者通过走访多个城市了解到,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要求,全国各地已出台许多“适老”政策,但老人因“下楼难”而被困家中、因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出行受阻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杭州整体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新华社照片
“悬空老人”出门难
“新小区有电梯没熟人,老小区环境熟悉些,人也熟悉些,不孤单。”这是许多不愿意离开老旧小区老人的共同心声,但随着年龄增大,“下楼难”让他们成了“悬空老人”。
南昌市火神庙社区位于老城区繁华商圈的中心,这里有1500户居民,房子都是8层高。患有严重关节炎的老人,每次上下楼都需要拄着拐棍、扶着楼梯把手或墙缓步而行。
71岁的居民张菊芳住在5楼,她加入了社区互助养老志愿者团队。“我们团队的帮助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一些残疾老人和困难老人。当这些老人突发疾病的时候,还会出现70岁的背着80岁的下楼的情况。”张菊芳说。
公共出行,同样令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感到头疼。72岁的唐艺兰居住在成都市金牛区迎宾大道附近,距离2号线地铁站只需步行几分钟。去年夏天,她陪着坐轮椅的老伴儿坐地铁到四川省人民医院看病,却遇到需要绕行才能乘坐无障碍电梯的情况,“我们出了车厢发现,需要再上一段楼梯才能到达出站的电梯,当时费了很大的劲。”
张菊芳也感觉,无障碍设施在南昌还比较匮乏。她在上海等城市看到,公交车车门离地面的距离都很近,不像南昌有些公交车,快到常人膝盖关节处了,关节不好的老人上公交车甚至需要“爬”。
政策好,推行难
据了解,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解决老人“下楼难”的有效办法之一,也被广泛纳入多地政府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惠民工程,但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成都市2018年已出台《关于促进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其中明确6层及以上非单一产权多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所需建设资金及运行维护资金政府给予20万元/台的补助。而推行一年多以来,在许多小区的进展并不顺利。
以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教职工宿舍为例。这是位于成都市主城区的老校区宿舍,楼高平均在6层,业主多为数十年工龄的老教职工,因加装电梯一事,几十年的老同事间矛盾重重。
“我们不同意加装电梯。”住在一楼的一名老职工的女儿告诉记者,老房子一层采光本来就不好,一旦加装电梯基本“暗无天日”,楼道入口变窄后,她母亲担忧以后“连担架都抬不进”。
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城市也不鲜见。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李津宇说,虽然给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得到了大多数住户尤其是老人的拥护,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一方面住户意见反复。记者了解到,因担心加装电梯会影响小区环境、采光和施工扰民等,进场施工时,一些已签订协议书并同意施工的住户出现意见反复,阻挠现场施工。
另一方面,迁改工作困难。加装电梯住宅多为老旧小区,存在管线老化、道路狭窄、无地下管线资料等问题。有些小区地下土质情况复杂,有大量杂填土,地基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有些小区地下水位较高,需先进行降排水和桩基施工,造成施工工序复杂、工期长、造价高。
“点子多于困难” 想方设法破解难题
江西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任新华认为,解决老年人出行难问题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需各方协力多措并举。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为解决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难,政府应加强引导。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点多面广,安装方案、资金筹措方案、运行费用分摊方案等事项须在前期明确。在住户利益重新分配上,应引导业主理性对待,加强协商。
杭州居民们正在试乘体验刚启用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华社照片
同时,应进一步促进部门协调,高效完成电力增容、电梯验收工作,确保加装电梯按期使用。全面督促施工单位强化责任落实,重点把控电梯设备和钢结构到场时间节点,保障施工作业稳步有序开展。
为满足老人的公共出行需求,应加快无障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对于补增无障碍设施困难的老旧公共设施,一方面可加强人工服务,另一方面需在后期规划中提高设置标准。(半月谈记者 袁秋岳 赵戈 袁慧晶)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004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