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起,介休市宋古乡上站村的宋远耀便根据母亲的回忆,开始在当地寻找抗战中牺牲的10名烈士的遗骨和亲人。 6年时间过去了,他靠打工的有限收入,寻遍介休、孝义交界处的30多个村庄,他先后寻找到了10位烈士的遗骨,并多方努力,找到了其中4位烈士的亲人。“这是一种对逝去先烈的抚慰,是对烈士后人的一个交待,也是一名中国人对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应该作出的一次致敬。”说起这些年来的坚持和坚守,今年已是58岁的宋远耀表示。
1 10名游击队员抗战中牺牲
介休市城北郊外,宋古乡上站村的一座小院内,房屋的桌子上放着手工装订的纸本,上书“为十位抗日烈士寻根”。一旁,一位身材中等、面容宽厚的男子,正手拿着一本本相册,翻看着一张张照片。
他就是宋远耀,上站村本村人,多年来一直做着玻璃门、铝合金门窗生意,收入一般。如今,是介休市“为十位抗日烈士寻根”民间爱心组织的负责人。他的眼光定格在一张4人的照片上,中间的两位分别是烈士程秉义的儿子陈立书、介休市西段屯村委干部陈国栋,最左边的是宋远耀,最右边的人则是爱心人士胡少华。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怎么烈士程秉义所用的姓氏是‘程’,和他的儿子陈立书的姓氏不一样。”宋远耀解释说,“这是因为,当时寻找到烈士程秉义的坟墓时,里面的一个瓦片上写着是程秉义。而现实中,包括程秉义的烈士证上,程秉义的名字是‘陈炳义’。”
单单是一个名字,就如此复杂难辨,更不要说寻访烈士后人和家人的过程了。程秉义是1945年在介休市上站村一带的一次抗日战斗中牺牲的“难民游击队”队员。他牺牲时,还没有成家,后来,他的姐姐为了让烈士安息、让家中有后,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程秉义,取名陈立书。
那次牺牲的游击队员,一共10名,程秉义就是其中的一位。
2 八旬母亲耳提面命
2008年,宋远耀入党时,母亲跟他讲了这10位抗日烈士的故事,还叮咛儿子:“远耀,妈告诉你,我多少年前就是党员。你想成为一名好党员,那就从为烈士寻根开始做起吧。你一定要找到烈士的遗骨,找见烈士的家人,让英雄在九泉之下安息,让他的家人不再为父辈的无名牺牲而痛心、难过。”
宋远耀的母亲名叫王淑贞,是抗日战争时期上站村的妇女主席,今年已经86岁。她出生在介休市龙凤镇西宋壁村,早在13岁的时候,她便参加了村里的抗日宣传队,做起了一名小队员。后来她嫁到了上站村,很快与介休南山的八路军取得了联系,并出任当地的武装委员会妇联会主席,给八路军做饭、做鞋,带领民兵破坏铁路。
1945年的一天,王淑贞刚刚回到龙凤镇西宋壁村的娘家,忽然上站村的人找来,悄悄告诉她“村里出事了”。原来,当地由30人组成的难民游击队员,与日军一场血战后,有11名队员藏到了上站村。谁知,村里的叛徒向日军告密。这一天拂晓,日军包围了村庄。突围中,10名游击队员牺牲,只有一名队员成功突围。
回到村庄后,王淑贞眼见惨烈的战斗现场,泪流满面。她和村民、民兵们及赶来的八路军代表,用村民们捐的棺木,将10位烈士埋葬。掩埋过程中,大家没有忘记在每个棺木内放置了一个瓦片,上面写上了烈士姓名和籍贯。
3 成立民间爱心组织
2008年秋的一天,上站村的一位老人去世。村民在挖造墓穴时,忽然发现了一个瓦块和部分人骨,瓦块上面清晰地写着:“介休小圪塔梁守敬。”
宋远耀从此开始了寻找烈士遗骨和亲人之旅。
介休市根本没有“小圪塔”这个地方。难道是写错了,还是没有了解清村名的缘故?此后,宋远耀一边做着生意,一边外出寻访。不断查找资料后,他终于确认,梁守敬正是当时牺牲的10名烈士之一,而小圪塔村,在孝义市的大堡乡。“这就不难解释了,因为介休和汾阳、孝义交界,以往的界线与现在的根本不同。”宋远耀面对记者的采访,激动地说。有了这些消息的汇总,宋远耀欣喜万分,急忙驾车赶往孝义市小圪塔。但整整一天过去了,没有人认识梁守敬。
线索的暂时中段,一度让宋远耀有些失落。此后,他又几次前往孝义市,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无奈,他只好将自己的电话留给小圪塔村的村干部,托人家帮着打听。
2012年9月5日,宋远耀又一次来到小圪塔,看到街上一位上岁数的老人,他立即上前询问。岂料,老人不仅头脑清晰、口齿灵便,还告诉他,他们村确实曾有一位名叫“梁守敬”的。老人的说法有理有据:“就是他,我知道。他牺牲后,家里给他造了坟墓,但坟里埋的是面人儿,根本没有尸骨。”
详细了解后,宋远耀得知,梁守敬没有子女,只有一个侄子,叫梁虎元。对此,50岁的梁虎元并不知情,但答应宋远耀回家找找奶奶的遗物。几天后,梁虎元给宋远耀打去电话:“老宋,太谢谢你了,梁守敬是我的伯伯。”
几天后,梁虎元特地赶到介休,还带来了梁守敬的烈士证书,上面的名字是梁守金。
从2008年到2012年,宋远耀一个人奔走来去于介休、孝义各地。2012年后,他跟同村的胡少华、宋汝英等人,自发成立了“为十位抗日烈士寻根”民间爱心组织。这个自发的组织,没有经费,有的只是几位热心人和他们寻访烈士的决心。
4 寻访途中曾讨饭吃
只找到一位烈士遗骨,另外9名烈士具体埋藏地点就在附近,但宋远耀他们没能力大面积挖掘,只能从外围寻求突破,采取最费力的办法,在周边村庄寻访烈士相关线索。
这一天,他再到孝义,很快从大堡乡一带的村民口中得知,当年难民游击队上站村战斗中唯一的幸存者就在这里,叫赵良玉。
如果找到赵良玉,那么,当初都有哪些队员参战、烈士分别是谁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遗憾的是,宋远耀苦苦寻访一番,找到赵家时才知道,老人已去世多年。
线索再次中断,安排好家中的生意,宋远耀又一次起身出发,这一次,他定的目标是沿着介休市一带的汾河沿线,打听关于烈士的消息。
宋家寨、洪相、洪山、东段屯、西段屯、上册、下册等等,三十多个村庄,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被访了个遍。
2013年9月17日,在宋远耀和爱心人士的努力下,烈士张东来的弟弟何广德被找到了。何广德说张东来是他的哥哥,曾参加上站村的战斗,牺牲他乡。但为何两人的姓都不同呢?经仔细询问,宋远耀才明白,何广德和哥哥张东来同母异父,张东来是其母亲改嫁时带到何家的。
一次次的奔波忙碌中,在寻访烈士遗骨和亲人的同时,宋远耀也在设法寻找着当年的见证人。这些年,他先后寻访了介休市龙凤镇东宋壁当年的妇女干部荣玉莲,抗日民兵、曾参加掩埋烈士并捐献棺木的梁三凤,以及抗日民兵、参加掩埋烈士的任臣录等等。
此后,宋远耀又多次外出,有时甚至因时间太紧,身上的钱不多,不得不向所到地方的村民讨饭吃。
5 烈士遗骨搬新址
“为十位抗日烈士寻根”民间爱心组织的努力得到政府支持,去年,介休市政府开始建设一处新的烈士陵园。2013年12月20日,介休市民政局等还专门组织人员,在宋远耀配合下,对烈士墓遗址进行了挖掘,找到10位烈士的遗骨,并将烈士遗骨暂时安放于当地的殡仪馆。
烈士墓遗址挖掘过程中,新找到4块写有烈士姓名、籍贯的瓦片,其余瓦片残缺不全,无法辨认。采访时,宋远耀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们的爱心民间组织已经找到了程秉义、张东来、梁守金、梁守敬等4位烈士的亲人,其余6位烈士中,只有一位的瓦片保存完整,写有“平遥县、梁以喜”。宋远耀表示,他们会继续想办法寻访其他6位烈士的亲人。
2014年7月30日,介休市民政局局长董耀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新的烈士陵园已经到了工程收尾阶段,不久,当地将专门举行仪式,将10位烈士的遗骨全部安放于陵园内。
本报记者 任俊兵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0.cn/1003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